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学术研究》
摘要: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意义重大。但是若将“白话文”视为“文 艺大众化”的历史源头,却并非一种历史事实。因为“白话”是一种“口语”,而“白话文”则是一种“文 字”和“文法”。对于底层社会不识字的平民大众而言,他们欣赏“艺术”主要是通过“看”和“听”,其“大 众化”的表现特征一直都客观存在;但“文学”却需要“阅读”,必须首先解决识字问题,才能通过文字去 欣赏“文学”。由于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只单方面强调“文”的意义,既没有考虑到“文”与大众之 间存在的隔阂,更没有提出如何去解决“文”之大众化的有效方案,所以,无论是晚清还是五四,“白话文” 运动始终都是在知识分子场域内自我循环,不仅没有同“文艺大众化”运动发生直接关系,反倒是在“我们” (知识分子)与“他们”(平民百姓)之间重新挖掘出了一条难以逾越的思想鸿沟。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东吴学术》
摘要: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也是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依据进行的文学实验。从《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到“微软小冰”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初版大约正好是一百年,人工智能写作从某种层面上看可以说是实用主义语言学的后代,它试图用确定性的意义来取消模糊的、形而上的情感表达。无论是胡适的新诗还是人工智能诗歌,从理论上都诉诸日常语言的重要性,而这也是1990 年代诗学论争的一大分歧。日常语言既关系到诗歌语言的核心问题,也因其实用色彩,关系到“文学是什么”这一本体论之问。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五四学人对《金瓶梅》的重评,是新文学话语发挥“权力”之结果。五四学人视《金瓶梅》为文学实录,让其成为中国白话文学的历史代表。并且五四学人承认《金瓶梅》对日常生活的微观书写具有超时代价值,使得传统文章学作为潜在的文化结构贯穿于新文学之中。同时五四学人批判民国消费主义文化对《金瓶梅》的利用,提倡严肃的欲望书写。这些重评,既让“实录叙事”“微观书写”在中国小说史上的意义被发现,也让“欲望书写”的限度得以明确,更改变了文学史中的《金瓶梅》形象。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发布时间: 2024-07-23
摘要:«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禅宗史著作,是晚唐五代白话文献的典型代表。根据谓语动词的语义特 点,«祖堂集»的双宾句分为动作类(给予类、取得类)和言语类(问告类、称呼类)。其特点主要有:在形式上,双宾 句中介词“于”逐步脱落ꎻ在语义上,问告类数量最多而给予类较少。在成分的使用上,双宾语更为明晰,且带有禅宗 色彩,双宾结构的句法功能更为多样。 «祖堂集»处于汉语由文言到白话的转折时期,其双宾句在汉语发展史上具 有重要价值,具体表现为:文言双宾句式微,白话双宾句占据主导地位,开启了白话文献双宾句式的新篇章。双宾语 的语义更为具体,间接宾语趋简而直接宾语趋繁,这为现代汉语双宾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祖堂集»中双宾句与几 个介宾结构并存共现,表明中古汉语的句式表达开始丰富多样,这为现代汉语的句法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10-15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依托于标志性的宋元讲史家话本以及小说家话本的分回文本,我们可以看到说话伎艺现场分回的基本状貌,也能以此为基础对于现存文本中的“每一回”做出更为清晰的观照。我们现在看到的来自宋元的小说家话本都是短篇的作品,可这只是它们被文本固化后的形态,在说话伎艺的表演场上,由于要分回演述,这些作品都应有更长的篇幅。这些作品都分属小说家下的八个类别,但由于表演的故事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本在篇幅上存在极大的差异,因此,类别归属在文本中也会发生偏移。我们既不能以现存文本的状况质疑宋元时期这些小说所属的类别,同时也应正视文本固化后这种类别偏移的现实,而这其实也是世情小说得以最终出现的重要因缘和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