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基于碑刻资料的分析,指出明清时期豫西北地区“社”具有基层社会组织的特点,而“会”则是一种基于共同信仰的民间组织。就“社”名和“会”名而言,“社”名多由村名、方位名词、数词构成,“会”名则由主祀神灵构成,“社”名偏于地域性,“会”名偏于信仰性;从职能而言,“社”与“会”在建庙祀神方面有相同之处,但是“社”的职能还体现在息讼止戒、安民守业等方面。
分类: 法学 >> 法律史 发布时间: 2024-10-23
摘要:明清时期,贵州虽已正式成为省级建置,但囿于中央政权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限性,加之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特殊实际情况,主要采取土流并治,侧重在贵州民族地区实施民间自治。不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聚居地通过清水江文书实施契约自治,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主要通过将乡规民约勒石成碑,围绕刑事犯罪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秩序维系、市场经营规范、宗教事务管控等领域开展规约自治。一方面,清前中期,主要依靠布依族传统自治习俗,自发聚众协商,共同制施石碑式乡规民约,并逐步形成自治体系。另一方面,清中后期,伴随中央政权在黔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构建完善,逐步出现官方治理与民间治理并行共治的局面,且凸显出国家治理实践日趋民间化的规律,其集中聚焦在将官府晓谕逐步碑刻化、立寨化、民间化。清代黔西南布依族聚居地乡规民约的治理实践规律体现为治理轨道从民间自治走向官民共治,治理范围从常规对象拓到新兴对象,治理方法从道德教化侧重衍生条款规制为主,治理特点从点线特征呈现面体特征。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8-12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文化遗产碑刻档案以碑载文,兼具文物、非遗和档案文献三重特征。文章以苏州园林书 条石档案为例,从建档保护、开放合作、多元推广三方面,总结了文化遗产碑刻档案的建构与利用的 实践做法,分析在保护研究、数字开发、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文化遗产碑刻档案的保护与 利用应着眼于整体研究、数智赋能、活化利用,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分类: 其他 >> 其他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邯郸学院学报》
摘要:涉县是明清时期冀南太行山区民间信仰多样化的代表性区域,碧霞元君信仰即是当地主要信仰之一,境内庙宇和碑刻数量较多。明清时期涉县碧霞元君信仰以井店镇的台村、禅房村青阳山凤凰顶、玉林井村岩硒山丹凤朝阳顶为中心,辐射到县域其他大部分地区。明代前期涉县碧霞元君信仰已有一定基础,并影响到明代中期江苏无锡碧霞元君庙宇的创建和信仰发展;明代中后期至清代中期涉县碧霞元君信仰快速发展并达到兴盛,但清代中后期则呈现出衰微之势,扩建重修届宇、妆塑神像次数明显减少,专祀届宇中主祀神祗地位旁落。主要原因则是碧霞元君主生育健康的信仰与女娲、观音等信仰高度重合,主时和年丰的信仰与龙王信仰之风调雨顺相类,而当地女娲、观音、龙王信仰原本就有比较深厚的基础,尤其是随着女娲信仰逐渐兴盛并使涉县成为华北地区女娲信仰的中心之后,碧霞元君信仰自然会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