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聚焦卫所“民化”,是考察边疆/边区整合进程的关键视角。明代鄂西地区界邻四川、湖广两省,地方势力复杂,社会结构不一,如何建立统治须有一番考量。在遵循元朝旧制的同时,明朝于鄂西地区设置施州卫监控土司,又适时将其改制为“军民卫所”,增设大田军民千户所,通过军民兼制、汉土结合奠定了鄂西地区国家治理与社会整合模式。控戌边区、移民屯垦、编户土民后增置抚夷同知,卫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施州卫转向“民化”过程中逐步推进整合力度。明末卫所与土司从“对立”走向“融合”,汉、土之间实现“互化”“互融”。卫所“民化”演进,是明朝探索出的整合边疆/边区的一种新的统治模式,在“中央一边地”权力协商过程中,借助卫所“军民兼制”逐步过渡,最终实现“边区”向“内地”的整合。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研究分析W县S乡探索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村庄三级自治形式,发现其政策实践的社会整合逻辑:三级自治组织重构了村庄组织结构与组织关系;农民讲习所通过政治符号展演与道德教育形塑了村民的价值体系;三级组织架构及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发展资源使村民形成发展共同体,实现了村庄利益整合。村庄空心化、组织职能冲突与整合限度是肘村庄三级自治效能的限制性因素。建议通过结构整合优化、价值整合多元化、利益整合灵活化提高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组织探索形式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5-03-06 合作期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摘要:研究分析W县S乡探索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的村庄三级自治形式,发现其政策实践的社会整合逻辑:三级自治组织重构了村庄组织结构与组织关系;农民讲习所通过政治符号展演与道德教育形塑了村民的价值体系;三级组织架构及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发展资源使村民形成发展共同体,实现了村庄利益整合。村庄空心化、组织职能冲突与整合限度是肘村庄三级自治效能的限制性因素。建议通过结构整合优化、价值整合多元化、利益整合灵活化提高村民自治重心下移组织探索形式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1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的整合方式历来是学界研究的重点。案例村庄位于华北山区,自然条件恶劣却形成范围巨大的聚居村庄,多姓杂居和旱作梯田的特性提供了突破血缘、水利、社会团体等维度理解农业社会整合机制的可能。研究发现,农业自身具有集体性和整合力,梯田形式的整体性、农业系统的公共属性以及细密延展的生产协作,将乡村社会编织进复杂的人地关系和生产生活实践之中,构筑了村庄整合的基础。本文进一步倡导将土地和农业纳入乡村研究的视野,并拓展“社会”的概念范畴,将乡村社会视为一个地域一生产-生活共同体。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山东省烟台市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切入点,开启了一场极具特色的乡村建设试验。这场乡村建设所形成的“烟台经验”,突出自上而下的组织联动与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建设,强化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的关键作用,主张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为导向,通过利益联结实现社会整合。案例村乡村建设的在地化实践表明,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村集体与农民个体能够有效实现股权型、劳资型利益联结。在利益联结驱动下,复合型新型乡村组织体系得以建立,村干部与村民、村民与村民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乡村公共服务与治理秩序逐步优化。烟台市将农村基层党建与新型集体经济发展进行有效融合,为推进中国乡村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但同时也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和治理风险。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当前乡村振兴是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社会已然出现的背景下展开的。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不仅推动了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引发了农村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的转变,带来乡村社会整合的新问题。数字社会作为一种新社会形态,正在以数字化逻辑不同程度地改变着乡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推动乡村社会与数字社会的高度融合,内含着为乡村社会心态的转变创造条件。乡村社会建设离不开农民参与的能动性和主体性,而数字乡村社会建设将会推进乡村社会跨越式转型发展,这些过程都需要不断加深观察并积极推动认知更新。确保数字乡村建设行稳致远、持续推动乡村文明的跃迁,关键要在数字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关系及秩序构建以及文化价值重建中着力推动认知更新或观念变革。这样才能在数字化浪潮中不断推动乡村文明实现跃迁,从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