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学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8-19 合作期刊: 《心理技术与应用》
摘要:以2369名中学生为对象,对Erreygers等人编制的线上亲社会行为量表(OPBS)进行修订。在对原版OPBS进行翻译和回译的基础上,依次对中文版线上亲社会行为量表的两个分量表(实施和接受线上亲社会行为)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及信度分析。结果显示,中文版的两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2和0.94,重测信度分别为0.91和0.94。两个分量表与线下亲社会行为及数字多媒体使用频率的相关系数为0.24~0.82(p<0.01),表明中文版OPB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于评估中国青少年的线上亲社会行为。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基于传播生态学,探究二维码环境对传播生态的扰动与构建、技术与范式融合重构网民社会行为,以及二维码传播生态对实在社会的影响。二维码含蕴的海量信息、链接的虚拟世界、实现的电子支付既体现了媒介的再延伸,也表征了人与机器的共同延伸。其表意的“现代神话”构建了符号的技术逻辑、审美视觉、意义生产,也重塑了传播生态与网络消费行为。二维码改变了符号占有与交换规则,压缩与扩张了符号空间、联结着真实与虚拟社会、勾连着实在与虚拟环境,在大量存储各类符号的同时,又在释放被压缩的人类信息或消费活动,风格迥异的二维码拓展了传播范式、维系着新的传播逻辑。二维码作为重要的个人身份信息载体与电子消费介质,亟须建立二维码信息核查、安全支付机制和监管体系,完善二维码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应用心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为探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情境公开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设计了2(道德自我知觉:道德启动组/不道德启动组)×2(情境公开性:港名/公开)的被试间实验,通过回忆范式操纵被试的道德自我知觉,并使用独裁者博弈测量其亲社会行为。结果表明,相较于不道德启动组,道德启动组的亲社会行为更多。同时,情境公开性在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此外,在匿名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显著正向预测亲社会行为。而在公开条件下,道德自我知觉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