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合作期刊: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杜甫诗歌的接受史上,对其诗歌“难度”的指认由来已久,但相关研究和诠释尚不多见。事实上,杜诗之所以难读,盖因其诗中有“学”,诗中有“道”,诗中有“神”;这三点,恰好对应着杜甫作为学者、儒者、诗人这三种文化身份。学者杜甫虽不以经学立身,却有着深厚的经学修养;儒者杜甫的圣贤志向和醇儒抱负,成就了杜诗的思想深度和诗学高度;诗人杜甫则“经学与诗学并重”,通过“以《诗》入诗”“经史并用”“以道运诗”的诗学创造,开出了一个崭新的“诗世界”。杜甫的儒教信仰和儒道实践,是他的诗歌获得“神理”并被后人师法的关键;而杜诗的“经典化”之路,因为伴随着中唐儒学复兴和北宋理学奠基的全过程,故而比任何一位古代诗人都更具“经学化”的内涵和思想史的意义。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目下新文学研究呈现出范式衍化、科际整合与“经典化”重铸的方向及特征。主要体现为:在对“鲁郭茅”等作家经典化建构与重构的进程中,“风景”理论与现代审美意识演进、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语文学回归、社会史视野下的文本读解等路径显现出深宏的诗学涵容。在跨学科、跨媒介、跨语际的复调视野中寻绎“鲁郭茅”研究的多维阐释空间,尤为表现在对现代作家与木刻、书法等关系的考察,于域外汉学、国民教育、大众媒介脉络中的现代作家接受研究等。新文学研究同时展现出文献学转向趋势,诸如文献整理与史料考辨、“材源考”与“阅读史”方法的赓续、对批评史的知识考古等均被纳入研究视域。三条脉络亦彼此质诘对话,织缀起众声喧哗的新文学研究空间。
分类: 艺术学 >> 美术与书法 发布时间: 2025-03-13
摘要:姜夔是南宋多才多艺的布衣文人,其书学主要有创作、鉴定、理论三个方面,尤其是《续书谱》,是南宋书论经典之一。不过,姜夔书学的经典地位是如何被建构起来的,学界多从文本内部着眼,而就历史方面则关注不足。关于姜夔书学在南宋的经典化建构,从姜夔《自叙》到南宋末,有13种文献有论及,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跨度近90年。这说明姜书学在南宋中后期不断扩大延伸,形成了累积性的学术效果,并对后世具有了奠基性的意义。通过对姜夔书学在南宋经典化进程的考察辨析,不仅有助于较为全面地展现姜夔书学的丰富形象,也能增进学界对姜夔书学早期影响的整体认识,总结其书学经典化建构的经验启示。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 要]中国现当代散文有各种各样的概念,充满丰富性、复杂性、含糊性、矛盾性,呈无序状态,可从散文的文类 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对之进行归类。 散文概念中存在不少难解之谜,是易被学术界忽略和遮蔽的,需要从散文理论话语角度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更需要以清醒的理性建构意识,运用科学方法与现代意识 实现跨越式发展。 散文理论话语建构要整合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强调经典化进程,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 大体系”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