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不同体裁的史书对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8)的赤壁之战都进行了记载。通过对《三国志》《后汉纪》《通鉴纪事本末》相关文本的比较,可以分析出传统史学框架下对赤壁之战的历史书写所呈现的差异及成因。史书编纂体例的不同、史家政治立场的不同,以及成书年代和历史背景的差异,都会对历史事实的叙述产生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11-23 合作期刊: 《敦煌研究》
摘要:唐人李荃所著《阃外春秋》部分保存在P.2668 和P.2501 两份敦煌写卷中,是仅有的成于唐朝的通代编年体战争史。通过梳理P.2668 写卷前献书表,对《阃外春秋》编纂主旨,现存各卷内容取材,体例及叙事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深入讨论当时官方意志和学术风气对编纂的影响。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纪传体、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是中国古代历史著述的三种主要编写体例,也是编撰中国文学通史的三种主要文体。作为教材的中国文学通史,几乎都以纪传体写成,其主体是作家作品,也包括文体流变和文学风尚的系统梳理;它是现代教育的产物,与之相关的评价标准,也是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的成功,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纪事本末体以《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它以专题讲述的方式建构全书,主要包括诗、文、小说、戏曲、文学批评、民间文学等文类,开篇还有长逾十万字的基础编,是对中国文学史所赖以生长的语言和思想所作的专题分析;编年体以《剑桥中国文学史》较为典型,由时间点切入,而不是由作家作品或学术专题切入,构成其显著特点。《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剑桥中国文学史》只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教材,其价值和得失应从这个角度来加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