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美育融入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是贯彻国家教育政策、全面推进美育教学工作改革的重要一步,为提升涉农专业师生综合素养、促进美育浸润涉农专业教学、推动涉农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借鉴意义。鉴于此,文章提出职业院校需要深化涉农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衔接机制、营造校园美育文化氛围、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开发美育数字教学资源等路径,将美育融入涉农专业教学各环节,贯穿育人全过程。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情绪劳动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个普遍特征。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对情绪的控制和管理。研究从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三个维度出发,探究职业院校教师情绪劳动特征,发现职业院校教师情绪劳动以深层行为策略为主,自然表达策略使用较少;女性教师对情绪劳动自然表达策略的使用优于男性教师;教龄较短且高学历的教师偏好使用表层行为策略;中高职院校教师都倾向于选择深层行为策略;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更善于使用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据此,教师要有意识提升自身情绪智力水平,强化情绪调节与控制能力;师范院校要关注师范生情绪劳动策略养成,优化情绪能力类课程设置;职业院校要搭建教师情绪劳动支持驿站,提高教师情绪表达能力。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01
摘要:工程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和科教强国建设的强有力支撑。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作为工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认证的权威机构,其设置的创新奖旨在嘉奖全球教育机构在课程改革、教法创新等方面具有重大建树的创新项目。鉴于此,研究基于案例分析法对2016-2023年间获ABET创新奖的6个对象进行分析,发现其呈现“统整行业发展与个人规划诉求”“兼顾跨界融合与合作共享诉求”“回应综合性与实践性表征诉求”等特征,应通过“加大融合新形式、新占比、新元素的课程建设力度”“创新紧扣科研项目、竞赛平台和服务型工程学习中心的实践方式"等革新举措来提升中国职业院校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职业院校“五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包含教学育人、科研培人、实践化人、文化铸人、服务立人。通过分析其内涵,明确各要素在思政育人中的独特作用;阐述其价值意蕴,指出其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五位一体”大思政育人体系是职业院校落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务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具体实施路径,以推动职业院校思政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2-06
摘要:职业院校在推进培养体系改革过程中,关键在于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从现实问题来看,当前人才培养体系在重构时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课程设置、实训实践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学科专业发展滞后于产业需求等。在“新双高”建设背景下,需要构建从基础教育到高级专业技能培养的梯级支助机制,建议结合政府、企业与学校等多方力量,形成有效的多层次、多渠道协同机制。设计加强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优化课程体系设计、构建多元化实践平台及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标准体系等有效提升路径。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1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有鲜明的政策导向,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彰显职业院校的敏锐洞察和主动意识,也有助于职业院校实现自身价值。在认知视野上,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主动作为是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应有态度。在实施路径上,职业院校应践行育训并重的法定职责,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瞄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推进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服务乡村生态振兴;以院地党团共建为抓手,服务乡村组织振兴。在支持体系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要职业院校多措并举提供坚实保障,拓宽渠道搭建广阔平台,科研引领提质赋能增效。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专业发展从传统技能向数字技能转变,从单一学科知识向跨学科融合转变,从经验主导向数据驱动决策转变,以及从个体发展向团队协作创新转变;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个性化资源的生成与推荐、教育资源共享与知识更新、教师能力评估与职业规划、教学过程优化与效率提升以及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探索等重要作用;以建构主义理论、分布式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为基础,讨论技术融合与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资源的智能化与共享、教学评价与反馈的数据驱动以及教师培训与智能技术的整合运行逻辑;提出了一套推进路径,包括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创设智能教育环境、构建智能教育生态、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完善评估反馈机制,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26
摘要:研究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的管理问题,有利于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多元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与水平,全面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本研究使用Nvivo14质性分析软件,运用内容分析法多角度分析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管理的聘任制度、组织管理、工作职责、薪酬待遇、支持体系,发现目前存在聘任制度不完善、组织管理不到位、工作职责不明确、薪酬待遇缺乏吸引力、支持体系不完备等问题。因此,职业院校应切实完善聘任制度、明晰组织管理、与兼职教师共商工作职责、合理化薪酬待遇、健全支持体系,进而全面完善对于兼职教师的管理。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大思政课”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创新和超越,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在凝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力量、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资源和重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时空等方面提供了根本遵循、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但“大思政课”在助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中,仍面临“大思政课”建设的表浅性、多元育人主体协同意识的模糊性、学生主体性认知的被动性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分散性等现实困境,须从增强“大思政课”的认知与认同、增强“大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供给能力、增强“大思政课”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增强“家校社企+学生”协同育人能力等方面对其进行纾解。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摘要: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投入不仅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更深刻影响着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探究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WLB)对工作投入的影响以及情绪劳动策略所起的中介作用,发现:职业院校教师工作-生活平衡(WLB)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工作-生活平衡(WLB)、工作投入分别与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显著正相关;深层行为和自然表达策略在工作-生活平衡(WLB)和工作投入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作用效果达40.1%。据此提出,制定家庭友好工作制度;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培养情绪自主调节能力等策略以促进职业院校教师工作投入水平的提高。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现代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在国内外生产及流通活动中的作用和业务范围越来越大,物流活动的复杂性不断提高,不同物流企业对生产流通过程的个性化需求和标准化管理要求逐渐提高,以上均对物流行业专业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本文结合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联合行业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实施情况,探讨了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分别从需求定位、企业选聘、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及评估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供行业参考。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摘要:新时代司法警官职业院校肩负培育政治忠诚、法治素养扎实的司法行政人才重任。本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价值引领,立足政法类高职院校育人特性,通过实证研究构建“机制化·系统化·多元化”三维思政教育模式。研究揭示:以“四个融合”(党建、育人、服务、就业)完善工作机制,破解育人主体协同困境;以“四大教育”(爱国主义、法治、安全、警务化训练)重构内容体系,强化法治思维与警务能力双核培养;以“四方协同”创新实践路径,形成“校-企-行-家”育人共同体。该模式通过创新实践,显著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政治认同度、职业胜任力与社会责任感,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提供兼具政治定力与专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支撑。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26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增值评价不仅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探索实践,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文章基于增值评价理论,探寻增值评价的意蕴价值,借鉴现有增值评价模型,梳理增值评价的要素来源,探索性地构建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增值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职业能力、运动能力、审美能力和劳动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及思想品质、职业价值观、人文素养、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等11个二级指标,对指标的要素来源及具体内容进行解读,可为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实用工具。
分类: 教育学 >> 职业技术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8-30 合作期刊: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摘要: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首次增加了“培育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表述。同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因此,职业院校更需要以高度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积极推进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培育。邓宏宝教授团队长期扎根职业院校,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调研,基于倡导工匠精神回归的问题导向,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査法和访谈调查法等,顶层设计了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议题,撰写了《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路径与策略研究》一书。该书系统地梳理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有的嬗变历程。揭示了我国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形成机理,界定了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行为表征。全局视域设计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测量与评价,谋划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培育的战略支撑举措,在探讨未来产业工人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的基础上,通过对两所试点院校的教育探索。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了相关建议,为未来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提出了新的注解,也为增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提供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