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政治学 >> 国际政治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国际安全研究》
摘要:衰落是霸权的宿命,但霸权国既不会主动放弃国际政治中的主导地位,也不会静待霸权体系崩溃。处于衰落阶段的霸权国期待维持与崛起国之间的权力差距,以延长霸权的寿命。然而,权力转移等国际关系结构性因素的变化导致离岸平衡和军事打击等传统手段难以在衰落阶段奏效。相比之下,“安全化”为霸权国家的霸权护持行动与选择——如领域撤退或强制惩罚——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由于霸权的同心圆特性,核心利益被触动会引发霸权国在核心和外围领域的全方位的打压,进而泛化议题和对象。衰落中的霸权国通过“危机感知”—“构建并接受安全化诉求”—“泛安全化”的传导路径,将维持霸权地位的诉求以泛安全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然而,美国霸权衰落的经验事实表明,泛安全化作为衰落阶段的霸权护持手段不仅与理论预期相反,而且成效也不尽人意。面对美国霸权的泛安全化,中国应当保持战略定力,坚守并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分类: 民族学 >>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民族学论丛》
摘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族议题在国际传播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中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與论环境。一些西方霸权主义国家及其媒体通过操织民族议题,企图遏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构建融通中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与叙事体系,对展现真实、主体、全面的中华民族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的构建与优化,首先应从深刻理解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面临的难题入手;其次从元话语理论出发,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构建的逻辑向度;最后从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四个维度出发,探察“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叙事体系的优化路径。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8-19
摘要: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中国共产党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生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历程,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上展现出丰富的话语内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实践起点,改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逐渐深化,在新时代话语场域中迎来了新的叙事变革机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标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议题与特征,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改革的决心与信心。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的新的历史方位,建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话语体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9-12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分析和探究涉外法治,需要全局性地把握涉外法治的时空方位,既看清涉外法治的外部环境,也看到涉外法治具体工作内部的框架体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回应了我国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有助于协调构建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且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宽容、环保的良好秩序。涉外法治的工作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跨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国家在跨境立法、执法、司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充实法律的工具箱,依法进行国际维权。第二,国际法治合作和制度竞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其法治化水平和正当性程度。第三,提升国家的法治话语和叙述的水平,通过法治方式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展示中国作为法治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形象,使中国理念与行动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分类: 法学 >> 国际法学 发布时间: 2024-07-09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在系统思维的框架下分析和探究涉外法治,需要全局性地把握涉外法治的时空方位,既看清涉外法治的外部环境,也看到涉外法治具体工作内部的框架体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回应了我国治国理政的时代要求,有助于协调构建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且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安全、繁荣、宽容、环保的良好秩序。涉外法治的工作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一,国家跨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包括国家在跨境立法、执法、司法、促进守法等方面的努力,以及充实法律的工具箱,依法进行国际维权。第二,国际法治合作和制度竞争,国家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其法治化水平和正当性程度。第三,提升国家的法治话语和叙述的水平,通过法治方式改善国家形象,提升国家声誉,展示中国作为法治大国和文明大国的形象,使中国理念与行动受到更加广泛的理解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