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4-07-25 合作期刊: 《档案与建设》
摘要:目前档案馆扮演的社会角色日趋多样化,需要通过话语的建构加以体 现。档案馆话语的构成要素包括话语平台、话语对象、话语内容和话语权。在建构话 语的过程中,档案馆必须加强自身话语权意识,真正实现档案馆工作由“档本位”向 “人本位”的转变,并积极建构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话语内容资源。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5
摘要:发展话语是国家发展理念的表现形式,也是对国家发展道路的具体诠释。中国发展话语的建构应追溯至革命战争时期,其伴随革命话语的转义实现出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重新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激发对国家发展话语的历史重构的认识,并在省思“发展主义”中完成话语体系的关键跃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是紧扣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依据国家发展的新方位、新课题以及新战略不断推动发展话语体系的升华创新。中国发展话语的百年建构内蕴话语权建设的宝贵经验,扎根国家发展实践、聚焦鲜明的理论主题、重视共识表达、内聚鲜明的价值取向,对提升中国发展话语权具有重要启示。
分类: 政治学 >> 国际关系 发布时间: 2025-04-25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加强对美国智库中国式现代化相关文本的批判性、战略性研究,有助于廓清美国精英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话语建构机制,针对性增进中国智库的国际传播效能,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化建设,更好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国际话语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方法/过程]本文以6家美国代表性智库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借鉴LDA主题建模与批判话语分析框架,从概念隐喻、宏观主题、认知框架纬度考察美国智库的话语建构模式,揭示话语背后的权力关系与意识形态。[结果/结论]美国智库陷入国强必霸与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意识形态漩涡,调用冷战、竞赛、转向等概念隐喻,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难以持续、缺乏制衡、一意孤行等负面意义;单一锚定军事与经济主题,强化军事威胁与经济崩溃的极端认知,消解中国式现代化“替代性方案”的话语主体性,使其被迫成为转嫁西方式现代化结构性矛盾的外部敌人。本文建议拆解还原权力关系,提升话语解构意识;聚合多元传播主体,重振经济“光明论”;摆脱认知依附,化认知空白为传播机遇。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发布时间: 2024-04-18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学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努力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迫切渴望以及有力行动表现出浓厚学术兴趣及强烈学术关切。在从西方话语视角对中国现代化模式展开学术分析后,生成一系列具有学术逻辑传承性与延续性的学术认知谱系,包括“移植论”“特色论”以及“超越论”等不同认知流派。这些不同学术认知流派既大致遵循中国现代化模式自身建构历程,又在观点的发展演进过程之中形成对应的学术交叉与论点交锋。如此一种学术观点表达的话语内容迥异而又能够形成具有内在发展逻辑的学术认知谱系,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国外对此领域学术认知的历时性与共生性。国外学界对这一研究主题的学术认知,一方面表现了相关话语进展,另一方面又展现了其囿于西方现代化模式“万能论”“优势论”等学术与政治羁绊而对中国现代化模式造成的学术误读。要采用客观科学态度,理性分析和正确评价国外相关学术成果,并对其合理成分进行一定的学术借鉴。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10
摘要:《人民诗歌》是1950至1951年间中国南方最有影响的诗刊,刊物的"把关人"和诗歌工作者通过"人民话语"空间构筑、话语体系的创制和话语资源的创化整合,有序稳步地构建了诗刊的"人民话语"系统,为20世纪50至60年代政治与文化相互叠合的文学传播语境里创办诗刊累积了较为丰富的办刊经验,体现了建国初期"新的人民的诗歌"生成与发展过程中,诗刊编辑们搭建当代诗歌"人民话语"的传播平台,融入与引领当代诗歌潮流的精诚探索和不竭努力。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东南学术》
摘要: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是一个宝藏,它重视趣味、人生味、文学味、地理味,既受到中国古代“味论”的影响,又有自己的探索创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主要是向西方看齐,并从诗歌、小说、戏剧这些受西方影响较大的文体获得理论资源,少有人关注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当然,目前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还比较零散,标识性不强,缺乏古代“味论”的经典性,需要通过辨析和强化“散文味”等,建构新时代中国现当代散文理论的“味论”话语体系。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3-31
摘要: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建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民族领域的创造性运用。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本体论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创新,以及实践导向的方法论自觉的共同作用下,构建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建构过程既是对“两个结合”的生动实践,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其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在认识论层面,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是突破西方话语陷阴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在实践论维度,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指引看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在世界观层面,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话语体系,赋予了话语建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普遍价值。
分类: 中国语言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河北学刊》
摘要:[摘 要]中国现当代散文有各种各样的概念,充满丰富性、复杂性、含糊性、矛盾性,呈无序状态,可从散文的文类 文体、语体文体、主体文体、时代文体对之进行归类。 散文概念中存在不少难解之谜,是易被学术界忽略和遮蔽的,需要从散文理论话语角度进行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更需要以清醒的理性建构意识,运用科学方法与现代意识 实现跨越式发展。 散文理论话语建构要整合古今中外的理论资源,强调经典化进程,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 大体系”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