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客观、科学进行扶贫的重要基础。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我国经历了扶贫开发的三个阶段,确定了 592 个国家级贫困县。评定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等,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基于此,文章使用 DMSP/OLS 夜间灯光数据,对贫困县的评定结果进行检验与分析。研究发现: 总体上非弱夜间灯光密度的贫困县数超过四成,这一偏误具有地区差异性; 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老少边”政策因素与领导人“关系上的照顾”产生的交互作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金融学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摘要:基于两部门经济增长理论,运用2014—2020年268个国家级贫困县的面板数据,考察在产业结构服务化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直接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增长,还能通过人力资本渠道和空间溢出机制实现间接发力;数字普惠金融的经济增长效应和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在互联网应用高水平和财政支出低水平地区更显著。鉴于此,应有侧重并分区域地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实施灵活适度的财政支出政策,助力数字普惠金融赋能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农村电商是新兴的扶贫减贫方式,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但其增收效果仍有待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河北、河南两省淘宝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淘宝村扶贫增收作用。研究发现,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村可以使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约6.27%,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基层政府应持续推进淘宝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淘宝村助农增收的作用机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7-29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保障欠发达县域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精准帮扶政策的应有之义。文章基于2006—2019年中国县域数据,采用经济增长收敛方程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①我国县域经济存在收敛性,精准帮扶政策可以提升欠发达县域的经济增长速度(β收敛)。从作用机制看,产业结构升级与财政效率提升是精准帮扶助推经济收敛的关键,这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经济地理学或内生增长理论的假说机理都不相符。②精准帮扶期间中国县域经济收敛源于贫困县、非贫困县内部的差距缩小(俱乐部组内收敛),而以东西部协作为代表的结对精准帮扶不能显著缩小贫困县与非贫困县之间的差距(俱乐部组间收敛)。据此,提出我国应该依据欠发达县域的比较优势顺势而为,兼顾效率与公平,调整优化结对关系和帮扶方式,加强政府综合治理能力,借助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振兴欠发达县域,实现共同富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