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谷物动态演变及影响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本文基于2006-2021年“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间的谷物贸易数据构建贸易网络,使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整体、社群和个体多层次分析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及演变特征,并采用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影响谷物贸易网络形成的内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从整体性看,贸易网络具有较高的平均聚类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存在区域集聚现象;贸易网络具有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易受外界不确定性因素影响。②从社群角度看,贸易网络的社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网络整体性得以提升;地理因素是影响贸易社群网络形成的关键成因,各国倾向于与邻国建立贸易链接;各国基于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形成了农业资源较强的东南亚、南亚、东欧等谷物出口主导的社团以及农业资源较弱的中东、北非的谷物进口社团。③从个体角度看,印度、乌克兰、俄罗斯与泰国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具有较强的贸易优势且扮演着贸易核心国的角色;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在贸易网络中担任“中间人”角色并对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的选择产生间接影响;中国在贸易网络中是重要的谷物进口大国,具备较强影响力。④谷物贸易网络既受互惠效应、集聚效应、多连通性、联通闭合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影响,亦受贸易国的人均 GDP、人均耕地面积、人口规模、地理空间网络和法律渊源网络等外生机制变量的影响。

  •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韧性研究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06-21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借鉴复杂网络理论内涵,综合运用多种网络分析方法,构建测度贸易网络韧性的分析框架,从节点韧性和结构韧性2个维度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韧性开展综合测度,探讨其演变过程、发展特征和趋向。研究发现: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联系日趋紧密,贸易网络密度不断提升,不均衡态势逐渐显现,贸易网络拓扑结构呈现由松散向紧密发展、由多极向单极演变的趋势;②“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节点韧性具有明显异质性,并处于动态演化中,逐渐形成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家为强韧核心的贸易格局;③综合考虑连通性、抗毁性、恢复性和稳健性4个维度,随着时间演化,“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网络结构韧性有所提升,网络结构异质性不断增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沿线国家间经贸合作,提升贸易网络连通性和稳健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贸易畅通走向更高水平和更宽维度。

  • 国际与企业出口波动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应用经济学评论》

    摘要:“稳外贸”是中国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本文从国际贸易网络的视角出发,旨在研究企业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对于稳定外贸的影响效应。基于2002—2016年CEPII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库、中国海关与上市公司的匹配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的贸易网络地位,在此基础上从实证角度检验了贸易网络地位对企业出口波动的影响,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出发研究了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贸易网络地位的提高能够抑制企业出口波动;(2)企业贸易网络地位主要通过实现出口多样化、降低贸易风险和保障中间品供给来抑制企业出口波动;(3)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小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贸易网络在抑制企业出口波动方面对于国有企业、中大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效果更显著。

  • 全球数字服务地位变动的考量——基于科技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际贸易学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浙江学刊》

    摘要: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国际分工的深化,科技金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地位变动的影响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基于42个国家的双边数字服务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推导和验证了科技金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显著提升国家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并存在国家异质性,信息与通信技术对此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此,政府有必要深度融合科技金融与数字服务贸易,推进数字服务业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合理调控数字服务进出口依存度和外资进入度。

  • 全球锂资源时空演化及其韧性特征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文章运用多种复杂网络方法,从长时序尺度刻画了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时空演化,剖析了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拓扑结构,揭示了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韧性。研究发现:①全球锂资源贸易规模总体上呈现出先平稳发展、后快速增长态势,碳酸锂贸易规模明显高于氢氧化锂。②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规模和密度持续提升,逐步形成少数核心国主导、等级特征清晰、空间不均衡态势明显的贸易格局。③智利和阿根廷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锂资源出口国,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国长期占据核心地位。④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骨干结构不断丰富与拓展,呈现出以少数国家为核心节点、连通区域贸易集团的发展态势。⑤全球锂资源贸易网络韧性呈下降趋势,少数国家和贸易联系对锂资源贸易网络结构连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遭受冲击后锂资源贸易网络存在崩溃的危机。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锂资源贸易合作、保障锂资源供应安全的政策建议。

  • 国际粮食多核集聚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格局的动态变化成为当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通过构建1995-2018年全球125个主要经济体的国际粮食贸易网络,探索贸易格局演化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国际粮食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和集聚程度增加,表现出越来越“小”的小世界特性;网络格局以美国独大、离散少核的不均衡格局演化为以俄罗斯、美国、泰国等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为多个中心的集聚多核的均衡格局。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实证结果得出,自组织机制中的扩张性、三元组闭合性、稳定性和关系嵌入机制中的互补性关系均促进了粮食贸易关系的形成,没有证据显示竞争性关系对粮食贸易关系有抑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国际粮食贸易的正和博弈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