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分类: 地理学 >> 人文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破解资源型区域面临主要问题的关键,是推动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质生产力的影响下,资源型城市的发 展 动 力 由 路 径 依 赖 转 向 创 新 引 领 发展;通过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推动现有产业转型以及接续替代产业选择;通过绿色生产力的打造推动绿色发展和节能减排;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 提升 资 源 能 源 保 障 水 平。从 区 域 创 新系统、全球-地方联结、相关多样化与技术关联、可持续性转型 等 方 面 提出 了 资 源 型 城 市 发 展 新 质生产力的理论支撑,围绕主导产业的高端环节和接续替代产业的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鼓励资源精深加工的优势企业“走出去”,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围绕重点行业的技术和装备需求打造创新联合体,以两化融合提升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积极发展制造型服务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以绿色制造推动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性转型,以更优的营商环境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制度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高 质 量 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在 理 论 上,从 新质生产力的视角推动资源型城市 转 型 的 理 论 创 新;在 实 践 上,服 务 于 资 源 型 城 市 转 型 与 高 质 量 发展。

  • 数字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南都学坛》

    摘要:以全国111个资源型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其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分组回归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效应因城市发展阶段、地理区位以及规模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于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中西部资源型城市和中小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双重途径显著提升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研究结论不仅拓宽了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路径,也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启示。

  • 中国碳排放特征、达峰态势及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23 合作期刊: 《生态经济》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践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行动及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主体。论文首先对中国资源型城市的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接着运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检验法对资源型城市碳达峰态势进行探究,并进一步使用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分析方法对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2001一2020年,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不同类型城市碳排放存在较大分异,如成熟型城市碳排放增长趋势趋于平稳,衰退型城市碳排放在平稳增长后出现下降趋势。(2)截至2020年,全国资源型城市中共有20个资源型城市实现了碳达峰,占比17.54%。其中,成熟型城市数量最多,为8个;衰退型城市有6个;成长型和再生型城市的数量均为3个。(3)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规模、居民消费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能源消费结构均对资源型城市碳排放产生了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资源型城市碳排放量呈现负向影响的作用。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 中国城市供应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分类: 地理学 >> 综合地理学 发布时间: 2024-12-03 合作期刊: 《经济地理》

    摘要:融合生产网络和价值链理论构建城市供应网络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01—2022年上市公司与供应商交易数据构建中国城市供应网络,采用复杂网络和面板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中国城市供应网络密度总体位于0.010~0.018之间,呈现波动增长的变化特征,网络呈现明显的小世界特征,且网络的可达性在增强;②网络联系集中在少数核心城市,北京是唯一的权力—威望型城市,权力型和威望型城市数量在增加并具有明显的集聚指向,权力型城市以上海、杭州、武汉、成都、深圳等中心城市为主,威望型城市以唐山、太原、芜湖、中山、大同等资源型和传统制造业城市为主;③城市供应网络空间联系呈现由沿海点轴结构向多轴线空间结构转变的特征,整体上呈现尚未闭合的“菱形”空间结构;④影响机制上,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强度、产业结构、资源禀赋、人力资本等是影响城市供应网络的主要因素,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区域的影响机制具有差异性。

  • 成熟型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以安徽省淮南市为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作为国家级成熟型资源型城市,为实现城市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安徽淮南需要不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基于淮南市1990—2018年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计量模型对近十年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进行实证分析测算。研究表明: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显著成果,其优化值在过去十年间始终稳定在0.33左右,显示出较强的稳定性,尤其是近3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更为明显。总体来看,淮南市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本文对淮南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