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1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明代中后期以来,里甲制度逐渐式微。不过由于政府仍利用里甲来作为户籍身份的标识以及催征钱粮的依托,所以里甲的名目一直沿用至民国初年。进入民国,村制的推行为里甲的废除提供了制度基础。各地在废除里甲的同时改办村粮,由村来负责税粮的催征与管理。村粮制的实施,有利于村财政制度的建立与运行。里甲的废除与村粮制的推行,体现了现代地方行政制度建立之一面。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清初进取云贵与平定吴三桂之乱皆取道湘西辰沅地区,由湖广滇黔驿道与沅水及其支流进入云贵前线,军需物资的供给和转运给湘黔通道沿线州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摊派至州县的军需负担转化为里甲差役,官方在解决军需负担和调整里甲赋役的过程中,以固定粮额均摊于各里甲之中,照粮当差。麻阳县令黄志璋采取不拆碎粮多盛甲、允许民间自行合户的政策,民间根据粮额标准,具有了灵活重组户籍的空间,具体体现为地方大族内部的析户分甲与粮少不能自立小户、帮户的合户占甲行为。在某些情形下,宗族也采取了不同房支之间联合立户的策略。这一番里甲赋役调整,对基层乡村社会的人群组织与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西夏春季修渠役出工日数从5日至40日不等,这不仅与西夏计田出役的役科派制度有关,同时也和西夏每年一交之租税簿册的编制与呈递过程有关。这种税账内容不仅包含赋税数据,还有役日数,税账在下一年的二三月递交中央,中央根据此账制定春季修渠、科派役事宜。同时,春天修渠“百侠免一伏”的纳檬免役制中,“百侠”和西夏迁溜掌百户的籍帐制度有关。西夏税账分为几种类型不同、用途不一的文书,但相互间联系紧密。西夏除了独有的民族籍帐制度与唐宋有所不同外,也继承了两税法以来以土地为中心的中原籍帐制度这一历史特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清代地方钱粮奏报体例格式在明代钱粮征收册籍基础上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规范的式样,而目前研究仍较少涉及钱粮数据对应其他原始史料的文本传抄关系。本文主要通过对比奏销册、《赋役全书》、地方志、钱粮册与征信册等文本的标准化体例格式异同,梳理出奏报体例在明清时代起源、嬉变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各种文本间的相互关系。指出钱粮已未完考成分数的出现与考成制的结合是清代钱粮奏报的重要特点。各类钱粮记录文本不仅只存在单向的传抄关系,也存在着双向传抄的可能,体现了地方上在撰写钱粮奏报时不仅可能参考《赋役全书》中已有的款项信息,同时在原有《赋役全书》文本遭到破坏、重新修订时,亦可能参考现存奏销册数据。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编者手记:访谈由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山本英史荣誉教授(兼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座教授)和一桥大学佐藤仁史教授共同完成。以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日本明清赋役史研究动态为主线,围绕国家统治、国家与社会关系、地域社会论等方面展开话题,既有全球史的眼光,也有强烈的时代关怀。山本教授是与岸本美绪、岩井茂树同辈的日本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的著名学者,在清朝的地方统治和清朝史史料分析方面成就卓著,非常熟悉日本学界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的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脉络;而佐藤教授则是日本学界中国近世史研究方面的中坚力量,近年在中国近代社会史方面研究成果丰硕,作为访问人,深谱中日学者的研究理路,提问精准,话题深刻。访谈立足于对研究方法论的深层反思,全面而准确地回顾了松本善海、西定生、田中正俊、小山正明、重田德、滨岛敦俊、川胜守、森正夫和岸本美绪等学者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术关怀,系统地展示了日本学界在社会停滞论、乡绅支配论、地域社会论等方法论探索上诸多鲜为人知的背景。而且,采取访谈这一形式,比普通的学术综述阐述起来更为流畅、平易、清晰,甚至远远超越以往的相关综述之生涩。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山本教授作为亲历者,将很多学者座谈会上的发言加以专门介绍,这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发言最终并未成文,这些灵光一现的重要学术观点,为我们理解日本学者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术成果提供了珍贵材料。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湘西南苗疆被纳入国家州县体系后,王朝国家面临着如何在一个无君长统属的峒苗社会推动基层治理的问题。结合史料文献与田野考察,可以发现,明中期至清前期,湘西南州县试图将通过“合款”组织起跨村寨联盟维系运转的峒苗社会“改峒为里”,即把款组织改置“苗里”。湘西南先是逐步形成了按汉苗身份划里而治,各有税则,苗田免丈、仅通过征派极低定额苗粮“以示羁縻”的苗里定例,在“改峒为里”的具体实践中,官府通过合款聚集头人,由头人口报税额登记入籍;而在款组织内部,各团寨通过承担摊派于固定“门户地”的税额,整合成“门户共当、钱粮共纳”的定额苗粮赋役征派单位。苗峒款组织逐渐转变成为兼具基层治理与赋役征派功能的“苗里”。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移民图甲是清代图甲的重要类型。由赣闽粤边移民组成的怀远都在编制时,各图、甲、户所含丁粮数额无固定标准,同处一甲的各户来源地及姓氏构成较为复杂。地域相邻是怀远都编制的基本原则,而非丁粮、来源地、同姓等因素。怀远都的实际运作依赖民间社会组织的维系,遵循基层社会自治的逻辑。随着移民经济、社会地位的提升,清代怀远都的图甲组织经历了多次升级转型,规模日益壮大,制度渐趋完善,主要功能由协助粮差,转变为负责征收漕粮,并进一步获得了上缴漕粮的权利,自始至终由士绅主导,为股份合资性质的社会组织。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7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岳麓秦简《尉卒律》(简142—146)规定的秦代典、老人选,是因年老、复除、家贫等原因不能或不须服役者,“无害”且爵位在不更以下,无爵或低爵者优先。这一规定的首要考虑是让更多民众承担徭役。数量众多的典、老不可能领受薪俸,却事务多、责任重,具有明显的差役性质,不担任或不优先担任典、老成为爵高者优待的组成内容。而秦代国家出于统治实效的考虑,希望由里内推举“无害”之人担任典、老,但在成本压力下只能强迫免除徭役者和家贫不能服役者轮替担任。典、老选任规定反映出国家对民众役使的扩大,通过使民众无偿承担与政务相关的杂役,国家将统治成本向民众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