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庙问题的驳论与新解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分类: 综合学科 >> 综合学科 发布时间: 2025-03-24

    摘要:孔庙起源时间问题长期存在学术争议,主要围绕孔传“鲁哀公十七年立庙说”与孔祥林“孔伋卒后改庙说”展开。“鲁哀公十七年立庙说”是一种虚构的官方化叙事,采用“要素抽离-嵌入”方式形成了杂糅多种记载的“追加衍生之辞”。“孔伋卒后改庙说”将孔子崇拜割裂为孔子纪念馆与家庙祭祀,与先秦宗庙礼制相悖,脱离家族祭祀的“纯粹的孔子纪念馆”是一种“功能误读”。孔庙起源应追溯至孔伋依“慎终追远”理念,于“三年之丧”后因循故宅设立,具体起源时间视“三年丧期”执行标准,存在公元前477年和公元前476年两种情况。孔庙起源是宗法社会与文教实践互动的产物,是血缘宗法属性与非血缘文教属性双重作用的结果。孔庙早期形态兼具家庙与文庙特征,标志着先秦至两汉“庙学合一”制度转型的关键节点。孔伋在孔庙起源中的核心角色,揭示了礼制传统与历史语境对孔庙起源的双重塑造,为理解早期孔庙制度化历程提供了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