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6-2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对于我国深入贯彻实施“双创”战略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01— 2021年出台的 13项与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相关的政策文本,根据高频词以及相关文献构建 PMC指数评价体系,考 虑到政策的时效性与紧密相关性,选取了国家、江苏省与南京市出台的6项典型的大学科技园创新政策文本进行量 化评价。研究发现:6项政策总体设计合理,其中政策P1、P3、P4、P5为优秀级别,政策P2和P6为完美级别,但是创新 服务政策不完善、执行保障措施不健全。研究结果将为完善我国大学科技园创新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贸易经济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摘要: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基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理论内涵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且能广泛比较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6—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效、演进规律与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从时间趋势看,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水平总体上呈持续增长态势,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渐进性特征。从测评维度看,市场统一程度稳步提升、市场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市场运行效率持续优化、市场开放水平显著提高、政府与市场关系明显改善。从区域概况看,全国统一大市场指数呈现自东向西逐级递减的阶梯式特征,随着时间推移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矛盾有所缓解。从空间效应看,空间集聚性分析表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存在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出高—高和低—低的空间聚集态势。空间收敛性检验显示,全国及区域层面均存在显著的空间绝对β收敛和空间条件β收敛过程,不同地区收敛位置的决定因素存在差异。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5-04-24 合作期刊: 《智库理论与实践》
摘要:[目的/意义]数据产权的确立是数据要素流通的前提与基础。分析我国数据产权政策的文本内容,有助于各方主体把握政策布局和发展导向,推动数据产权中国方案的制定与完善。[方法/过程]本文对78份中央层面的数据产权政策进行政策文本分析,结合政策内外部特征,构建了政策趋势及主题演化、发文主体合作网络及角色特征,政策工具一政策目标分析框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数据产权政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政策覆盖营商环境优化和元宇宙等多个关键领域。参与发文的中央机构众多,合作密切,且担任不同的主导角色。环境型政策工具应用广泛,供给型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且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之间匹配不均衡。为此,本文提出关注新兴领域需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一局主导、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均衡使用政策工具、促进政策目标实现等对策建议。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界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本文采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标准地方规范性文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成员身份界定标准的形成逻辑为以法律政策为依据,家户制与共同体利益为基础,社会保障为本质,村民自治为程序;不足之处有过分考量户籍标准阻碍户籍制度改革与城镇化发展,被广泛考量的常住户与权利义务标准适用性低,部分界定标准与法规政策不协调。建议基于平等原则,优先考虑社会保障标准,重点考量特定身份关系标准,弱化对户籍及权利义务标准的考量,审慎使用自治程序以完善成员身份界定标准的地方规范性文件,并抓紧落实地方性法规。对一般性群体中初始取得采用户籍十社会保障十特定身份关系标准,法定取得采用社会保障十特定身份关系标准,申请取得采用程序性标准;特殊性群体采用社会保障十特定身份关系标准。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采用LDA主题模型、社区发现算法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文本量化分析方法,从政策发文主体、关键政策、主题内容三个维度,对我国2005一2024年发布的157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揭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体系演化路径、演化规律与发展机制,为未来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参考。研究发现: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与国家重大战略调整是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变迁的关键因素;政策发文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合作模式更加广泛,以科学技术部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协作格局更具适应力;政策文本主题主要包括科技创新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环境构建三个方面,主题内容丰富且相互关联、互相依存,呈现系统性、持续性、动态性的演化特征。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专门史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5-03-24 合作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摘要:二元经济结构是近现代中国的主要国情之一,这一说法被学界广泛认可,但鲜有量化分析辅以验证。论文基于对我国20世纪30年代估测数据的整理与校准,有机结合收入与劳动生产率的相关指标,在1933年与1931—1936年短时序数据上进行了统计分析,希冀能够加深理解二元部门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结果表明,30年代上半叶二元经济特性明显,部门间工资差距甚大,且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收入差距大于其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农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此外,现代部门吸收剩余劳动力不足,呈现出不成熟、非独立的发展形态。由此,20世纪30年代二元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不平衡与现代产业发展不充分两个方面,且两者辩证统一,共同影响着近代中国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