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档案学 发布时间: 2025-02-12 合作期刊: 《兰台世界》
摘要:西藏高校学生档案意识的表现直接反映校内档案工作的开展质量及西藏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本文通过对西藏高校学生档案认知、档案体验、档案心理、档案道德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总结了西藏高校学生档案意识现状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档案意识培养策略,在树立西藏公众档案意识标杆、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积极意义。
分类: 中共党史党建学 >> 中共党史党建学 发布时间: 2025-04-22 合作期刊: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社会生活的系统性变化。这种前沿技术的飞跃式进步极大地推动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的变革与创新,尤其是作为机器学习大数据深耕的最新成果 ChatGPT的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逐渐从网络化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实际工作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优点,克服与消除在实际工作中因技术的“双刃剑”特征而带来的风险与隐忧,特别是要处理好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基础数据集成度不高、传统思政工作协同创新度不够、评价体系科学性有待提升等问题。因而,前瞻性思考新时代高校“智慧党建”工作,系统性谋划技术的有效融入,整体性推进“智慧党建”活动,应该致力于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充分融合的“一体两翼”的工作格局,着力于搭建基础数据集成平台、思想理论赋能平台、支部建设成长平台的集成系统,聚力于数字化平台的研发和内容建设力度,这不仅是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选择,也是一项极富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活动,更是新时代大数据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本文以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发展迅猛的网红经济对年轻群体消费行为的影响,剖析网红经济影响过程中其消费行为特征,引导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462份有效数据,结果显示当代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存在:(1)理性合理消费与情绪化盲从消费观念并存;(2)对“网红”关注度较高且渠道多元化;(3)行为及心理上偏物质享受轻精神追求;(4)自身及外界环境的消费教育理念相对欠缺等。网红经济对高校学生消费行为产生的积极影响有降低消费成本、便捷高效,助推创新创业、促进经济发展,开拓精神视野、转变传统观念等;消极影响有促进超额消费、陷入消费误区,追求享乐主义、忽视精神层面,分散时间精力、偏移学习重心等问题。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3-14
摘要:本文以犀利的视角深入批判高校学生会现存的诸多问题,从官僚主义盛行、实际价值缺失、资源分配不公等多维度展开剖析,揭示其对学生价值观、心理及能力发展的恶劣影响。通过心理分析挖掘成员行为动机,从体制、文化等层面深挖根源,并提出全面且具针对性的改革策略,旨在推动高校学生会实现根本性变革,回归服务学生的本质。
分类: 信息资源管理 >> 情报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摘要:[目的/意义]高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在中国实施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素养已成为高校学生适应社会需求必备的基本素质。研究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以期共同探讨高校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模式。[方法/过程]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产权素养教育分为4个阶段:创新创业认知阶段、综合素养教育阶段、创新能力提升阶段和专业技能应用阶段,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对知识产权素养需求特点,制定了知识产权素养教育目标。[结果/结论]高校创新人才知识产权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图书馆不断地实践与改革,才能为创新人才培养注入活力。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5-02-21
摘要:本研究以高校学生会与班干部群体中存在的官僚主义作风问题为切入点,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全方位、深层次地剖析其表现形式、追根溯源其产生的原因,并深入探讨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矫治策略,旨在为重塑高校学生组织的纯净生态、匡扶其本真价值、助力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唤醒教育者与社会各界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深刻反思,促使高等教育回归育人初心,培育德才兼备、担当有为的时代新人。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偏离现象。 通过扎根理论分 析发现,主体性偏离的影响因素可以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体行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具体包括观念预设、权力运作、法理确认、资源供给、管理行为以及学生参与六个影响因素, 但各因素的作用方式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 基于此,提出增强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 性,高校需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学生主体人管理观,保持学生管理过程中规制与自由之 间的张力,加强学生权力制度化建设及完善教育经费投入与高校内部经费二次分配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