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2-08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本文利用2012-2022 年共30 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新质生产力及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实证检验了新质生产力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发现:第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通过促进产业融合提高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水平。 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影响更大。 新劳动者和新劳动资料显著促进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但实体性要素———新劳动对象的作用并不显著。本研究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政府如何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参考。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从四个层次对安徽省2000—2006年、2007—2013年和2014—2021年三个时期的产业转移升级状况进行横向和纵向研究。首先,本文对安徽省及其16个地级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现状以及三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方向进行分析。其次,综合使用Lilien模型和More值模型对安徽省三大产业转型升级的速度进行测度。再次,构建Shift-share模型对安徽省及其16个地级市的劳动生产率进行分解,得出安徽省22年间产业转型升级速度良好且产业内部结构效应是促进安徽省劳动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最后,本文提出了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内在蕴含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县域富民产业为以城乡融合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重要载体。县域富民产业根植于县域,以富民为价值取向,立足要素禀赋结构形成比较优势,基于城乡组织配置生产要素,通过产业跨界融合实现多业态创新发展。县城富民产业发展主要受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城乡要素创新性配置、现代技术创新赋能、市场需求牵引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县域富民产业发展整体层次和水平不高,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在发展体制机制、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要素保障能力、带动效益与带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短板。要将县域富民产业培育融入产业转型升级整体进程和县域经济发展全过程来谋划推进,坚持分类施策,加强制度供给,强化技术赋能,提升平台载体,强化利益联结,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各具特色的县域富民产业。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摘要: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深入打造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和数字经济理论,对产业智能化的技术逻辑、创新范式变革及其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产业智能化表现为一个包括自动化、迭代化和智能化的技术逻辑过程,其中智能化作为产业智能化的高阶形态,凸显了知识赋能效应和人类逻辑思维,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增强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产业智能化的技术浪潮之下,智能工具与人类智能的生产性融合,推动创新范式变革,更加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技术、数实融合、精准化操作与产业体系效能,这些变化都有助于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活力。本文结论旨在揭示产业智能化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机理,以利于中国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1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数字经济时代,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浙江绍兴纺织产业为例,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进行研究。当前,绍兴市纺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技术创新滞后,环保压力大,产业集群作用不明显,融资困难等问题,制约了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提出,数字经济背景下要实现绍兴市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推动企业绿色发展,实施数字化技术创新,持续拓展国际市场,实施产业链协同发展多项策略,进而确保纺织产业顺利实现转型升级。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摘要: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颠覆性技术突破、要素配置优化和产业结构转型是数实融合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实融合还对邻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实融合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西侧及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较高地区更显著。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07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摘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下函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创新主体、创新能力、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理论框架,以我国31个省份为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多因素组态效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各前因条件不构成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但充足的研发资金投入在推动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技术创新主体规模不完备是导致非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条件;存在三条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即全要素驱动型路径、创新能力一创新资源驱动型路径和创新资源一市场环境驱动型路径,同时非高质量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也有三条;在特定情况下,各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或组合之间可以相互替代。基于此,各地区可根据自身条件和资源票赋选择适宜的组态路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抓住国家实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加强跨区域协作,实现共同发展。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22
摘要:[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先进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动力。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遵循创新融合、系统推进、自主可控和低碳绿色的基本原则,以实现“五大驱动”,即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创新为驱动、以政府引领和市场调节相促进为驱动、以区域辐射和产业集群相互衔接为驱动、以人才培育和引领创造相互循环为驱动、以开放创新和生态效益相互协调为驱动的实践路径。这启示我们要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