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村振兴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基础性工作。新时代以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乡土社会失序与文化失调、基层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视不够、队伍建设不足、体制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推进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在狠抓基层党建中激发干部热情,在村规民约制定中凝聚共识认同,在村庄发展建设中构建群众愿景,在文明评比表彰中强化群众激励,在执行公正奖惩中树立规矩意识,在化解矛盾冲突中实现移风易俗,在文明志愿活动中充实群众生活,在因地制宜推广中延展基层创造,在明确主体责任中打造协同体系。在实际政策制定和推广中强化精神文明工作队伍,夯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阵地,打造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并推广诸如红白理事会等行之有效的基本制度。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9-03 合作期刊: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朝鲜从成宗初年开始,适用法律偏离《大明律》的做法遭到了挑战,多种法律并存的状况发生变化,《大明律》成为定罪量刑的基本准则。随着《大明律》地位的提升,君主不可随意变通《大明律》的观念逐渐形成,《大明律》甚至成了抵制君主不正确决定的根据。由半岛特定的国情与风俗所决定,君主虽仍时或会推动朝廷对《大明律》的一些条款进行变通,但已相当节制。为了进一步提升《大明律》的地位与权威,朝廷还积极以《大明律》移风易俗,这是以法律形塑社会,乃《大明律》在半岛发挥的重要功能。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乡风文明是新时代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乡村善治的主要体现,是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强有力保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农业农村部为更进一步落实中央精神,组织开展了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遴选征集工作。经村级申报、省级审核、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等程序,遴选了21个案例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以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为基础,对全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基层干部认识不足、文化阵地建设较弱、有组织的文化活动开展不够、陈规陋习依然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财政投入不够等问题。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出加强基层党建、开展文化活动、优化财政结构、推进移风易俗、提升文化价值等对策建议。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6-06 合作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移风易俗是一个长期面向基层社会的文化治理实践过程。在其阶段性治理目标中,指向精神文明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通常贯穿于对村庄既有风俗事象的适度改造或者彻底革新的文明化进程之中。剖析当下移风易俗行动常见的主体对象和实践类型,可知其行动的表层逻辑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国家层面的策略性治理逻辑;二是地方政府层面的现实性权衡逻辑;三是村庄层面的现代化反应逻辑。这种国家治理话语下移风易俗的行动逻辑,既有历史性文化治理的逻辑支撑,也有现代性文明生活的逻辑保障。正是受到国家总体性治理策略以及各地乡村对于现代文明建构与反应的深层逻辑影响,移风易俗行动路径在我国各地乡村呈现明显的异质性。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行政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移风易俗具有鲜明的乡村文化治理意涵。以晋江市S村的移风易俗实践为例,探讨乡村文化治理的实践逻辑及其意义。村庄经济分化和地方社会风俗异化是地方政府推动移风易俗的重要背景。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虽然由地方政府发起,但经由基层组织的具体推动而转化为乡村社会的自主治理实践。有为政府的政治动员、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与疏堵结合的柔性治理方式是移风易俗顺利推进的保障机制。以移风易俗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治理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对经济精英的积极引导抑制了村庄经济分化转化为社会分层,激活了乡村社会的慈善机制,重塑了村庄公共性。因此,晋江农村的移风易俗实践展现了乡村文化治理的有效机制,为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启示。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11-01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段僵化与秩序稳定的张力矛盾等多维负效应。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在政治上主要由多重压力与利益的驱动导致,在文化上主要由传统文化认同缺失与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在技术上主要由治理手段的单一与数字化应用的反向掣肘导致。基于此,从政治、文化以及技术三维度出发,构建有效治理路径体系,以期消解乡村移风易俗中治理偏差现象,旨在促成乡村治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