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18 合作期刊: 《财会月刊》
摘要: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日益加剧,迫使我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深刻反思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正当性,进而提出更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保护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秉持何种环境伦理观。本文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流派进行综述,分析古典和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动物解放和动物权利伦理观、生物中心主义伦理观、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环境协同主义伦理观等西方环境伦理学流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启示意义。同时还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环境伦理观,说明儒家文化的环境伦理观属于开明的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而道家文化的环境伦理观更接近于环境协同主义伦理观。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表面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矛盾的产物,实质上是长期以来环境伦理观在调节人与自然关系时发生偏差的结果。唯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才能从根本上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势头,才能从机制上实现“天地人和”的永续发展,才能真正做到“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10 合作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近代以来,人类中心主义与物质主义形成合流,这是造成严重生态环境危机的深刻根源,也是生态整体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生态整体主义在本质上是指倡导人类彻底摈弃自身地位至高无上的价值论独断,秉持人与自然平等互利、和谐共生的一种生态社会意识形态。生态整体主义的精义在于“人与自然是个生命共同体”。生态整体主义所笃信的是,生存于地球之上的每一生命体都有平等生存发展的权利,人类应以中国哲学中“侍天地”的生态责任精神,促进和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与互利共荣。就当下我国而言,生态整体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就是以“四个统一原则”,即以人为本与以自然为本的统一,与人为善和与物共适的统一,生活幸福与生态美好的统一,社会正义与生态正义的统一,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完善和创新,以促进生命共同体繁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形态。
分类: 外国语言文学 >> 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 2025-04-21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
摘要:西奥多·罗斯福既以环境保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著称和自居,又终生酷爱狩猎运动,其看似矛盾的动物话语反映在他对罗伯茨等人新型动物故事的排斥上,后者则挑战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视角,并以动物自身的目的动机去展现形象。再联系罗斯福狩猎观念中的男权中心论及几乎不加掩饰的种族中心主义,可以认为他的环境保护思想实则为生态女性主义所批判的“统治的逻辑”的显现。以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评析罗斯福的环境叙事时不能简单将其从他大量的帝国主义书写中剥离出来。从交叠性视角看待,他的环境思想暴露出典型的多种压迫相互关联的右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