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前中期,明季遗民和官方史家关于明末殉节诸臣“异梦”的历史书写,是典型的历史话语权的局部争夺。前者致力于赋予明末殉节诸臣象征才智超群、忠义两全、际遇不凡的“异梦”,且所记之梦象具有明显的“应时性”,反映出他们保留信史的旨趣,表彰忠烈的初衷,追念故国的情怀以及自明心迹的用意,充斥着浓重的遗民色彩。后者为了迎合清朝统治者反复强调的“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的正统论,更倾向于否定明末殉节诸臣“异梦”的合理性,逐渐乃至完全取缔其“异梦”所有权,来为清廷发鼎新革故之嚆矢,是一种应时论调。
[V1] | 2024-06-26 17:56:31 | PSSXiv:202406.00530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