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宋代四川镇市得到普遍发展,其数量和密度都位居全国前列,并在城乡之间承担着丝、茶和盐等商品货物 的重要集散功能。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乡村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与农业经济的进步,及其与州县城市繁荣发展的工商业经 济的市场化互动。另外,宋代四川镇市的发展也与地区赋役负担相对较低和赋役租佣形式的货币化趋势等因素有关。 就密度和发展水平而言,四川虽不及以两浙为主的江南地区,但乡村经济的商品化程度已较高,较大程度地推动了区域的 城镇化进程,优化了区域经济地理格局,促进了区域社会结构的转变,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V1] | 2024-08-08 16:18:36 | PSSXiv:202408.00890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