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围绕《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17项所规定之著作权法权项弹性条款,理论界存在颇多争议,实务中亦存在适用上的困惑。当前,围绕这一条款的解释方法,在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已经形成了基于地域而分化的裁判思路。这些裁判文书尚不同程度地存在说理不充分或者无说理的问题,可有损害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可预见性,并可能存在“同案不同判”的潜在风险。结合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识别义务说”裁判思路相对具有较大优势,这是由于这一裁判思路与侵权法上的社会典型公开性理论具有较好的契合性。有关部门可尽早总结相关裁判经验,在全国范围形成统一裁判标准。
[V1] | 2024-08-13 16:17:49 | PSSXiv:202408.01023V1 | 下载全文 |
1. 版权法视角下学术期刊增强出版的激励路径实现 | 2025-04-27 |
2. 气候变化诉讼的中国路径 | 2025-04-27 |
3. 中国气候变化诉讼的困境审视与完善路径——以“弃风弃光”案为切入点 | 2025-04-27 |
4. “双碳”目标下气候变化诉讼的法律进路 | 2025-04-27 |
5. 德法兼治下的促进型立法:何以产生与何以促进 | 2025-0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