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相较于《论语》,《中庸》更加深入地探讨教育的基本问题,即人的认知能力的差异性以及认知能力的提升问题。《中庸》认为人存在认知天赋差异和认知态度差异。《中庸》依靠对“体察之知”的讨论,解决人先天的认知能力的差异问题,通过“体察之知”的方法克服两类认知差异后,人能够在现实性伦理生活中获得“体察之知”和德性培养。君子之道的内在把握和自觉实现依赖知行合一的体察认知而获得。而知行合一的体察认知依靠人在家庭生活中对孝与礼的情感制度认同而实现。《中庸》“体察之知”的培养模式是儒家教育思想区别于西方教育思想的特点。《中庸》关于认知问题的探讨是为其德性培育的教育理想服务的,即讨论智育的目的是德育。
[V1] | 2024-09-24 17:40:33 | PSSXiv:202409.01998V1 | 下载全文 |
1. 教育智慧:AI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 2025-04-26 |
2. 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2025-04-26 |
3.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 | 2025-04-26 |
4.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2025-04-26 |
5.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