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通过“灋”字的形、音、义逐步的论证,加之以跨文化的实证来确立“音义关系”,最后回到“灋”字及其相关字“音义关系”的探析,填补以往仅利用“形训”的方式,以完善“灋”字从形到音,再由音到义的过程,以不同于“形训”的方式来观察中华传统上的“灋”,在“音训”视角下的“灋”体现着中国传统成文法体系的稳定与统一。此外,与“灋”相关的汉字,即涉及刑罚类的汉字也存在着同“灋”字的“音义关系”。本研究为古文字考释和法律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揭示了通过“音训”的方式来探寻古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可能性。
[V1] | 2024-10-22 14:34:20 | PSSXiv:202410.01912V1 | 下载全文 |
1. “红色文学”维吾尔文翻译与出版机制的三重赠变与共同体形塑研究(1949-2000) | 2025-04-25 |
2.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3. 人工智能、文献及包罗万象认知叙事学、门门总总认知叙事学、星际叙事学与其他 | 2025-04-25 |
4. 鲁迅革命文艺运动对话观考论 | 2025-04-25 |
5. “求胜意志”的救赎:五四落潮期周作人“人学”思想转换的一种思路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