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土地托管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实现,土地托管亟待从理论层面进行深入推进。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在土地托管理论方面处于整体指导地位,实体主义是土地托管的价值引导,新古典/新制度经济学是土地托管的效率保障,后现代/后结构主义是土地托管的反思取向,生计框架则构成土地托管的底线思维。土地托管的五大理论不是无序的理论杂糅,而是呈现出一核多元的理论互构形态。未来土地托管理论研究应保持对土地托管多元化实践的包容心态,自觉应用多元理论指导土地托管实践,同时须根据实践变化不断提炼中国土地托管的基础理论,传播中国特色土地托管经验,提升土地托管理论范式的国际话语权,形成土地托管基础理论和现实实践的“大循环”。
[V1] | 2024-10-23 11:39:15 | PSSXiv:202410.02224V1 | 下载全文 |
1. 陕西紫阳毛尖数字化非遗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2025-04-22 |
2. 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测度、分析与优化 | 2025-04-23 |
3. 基于功能拓展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互联网+”转型策略 | 2025-04-23 |
4. 后扶贫时代防返贫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 2025-04-23 |
5. 城乡融合视域下的农户结构性分化:发展选择、现实障碍与纾解之道 |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