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传统宗祠作为农村公共空间的文化价值重构研究

摘要: 宗祠文化作为乡村内生性公共文化,在后打工时代的东南沿海地区开始重新进入乡村生活,宗祠作为传统公共文化空间,具有三种功能:一是作为“地域乡俗符号的传播空间”,宗祠建筑语言是体现地域乡俗文化的凝固符号;二是作为“‘初属群体’交往的传播空间”,宗祠活动与仪式具有对村落成员共同体精神的培育和社会化人格的养成作用;三是作为乡村“文化软治理的传播空间”,宗祠文化蕴含的治理因子发生现代价值转换,承载当代政法治理的延伸和补充,实现农村社会微治理目标。合理更新和利用传统良性"宗祠文化",并与当代公共文化互嵌、互构,实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乡土伦理文化传承及乡村人文景观的丰富,使传统宗祠文化发生价值更新与重构。

版本历史

[V1] 2025-02-08 09:13:07 PSSXiv:202502.00122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39
  •  下载量13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邀请专家评阅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