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体现“词乐文本”的要素,宫调、曲名及相关的文本形态,是支撑《尊前集》作为“早期词集”而非南宋或明朝人重编的内证。《尊前集》所见“中吕调虞美人影与《南唐二主词》之编次”“唐词(曲)与琵琶调”“清平调的调性与犯调”等,涉及燕乐宫调的流衍、转调、琵琶调与犯调等音乐问题;“大石调歌头可补大曲曲文之未备”“忆仙姿之错简与古记异名”“清平乐五首与宋明人不重未见《尊前集》”等,则是对于《尊前集》所见早期词体的曲调与曲体之探讨。从唐宋时代的音乐、历史、文学、文化、语言等多个角度所做的考释,最大限度地呈现了《尊前集》作为早期词集的文本特征。
[V1] | 2025-02-17 17:43:13 | PSSXiv:202502.00838V1 | 下载全文 |
1.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2025-04-25 |
2. 小说著译互动与现代小说发生——试论小说家译者的主导性 | 2025-04-25 |
3. 试论中华民族前行视域中的张贤亮小说 | 2025-04-25 |
4. 关于老舍生活中三个重要事点的考释与讨论——新世纪二十年老舍研究动向考察之一 | 2025-04-25 |
5. 海南明代海洋诗歌: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