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实现城乡师资均衡,国家与地方建构起以“县管校聘”为核心的教师流动治理机制,但治理行动与个体行动之间还存在一定张力,并影响着乡村教师流动这一社会空间。本文基于布迪厄场域理论,以一个县域个案为中心,从流动的外在公共诉求、学校情境差异、场域内的资本规则、个体实践等层面,揭示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逻辑。研究发现,在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建构与运作中,国家经由代理人控制教师流动的方向,使流动场域成为一个受国家控制的领域;在乡村学校内部,青年骨干教师成为流动主体,向城性愈加突出,加剧了城乡学校师资的不均衡;乡村教师个体在流动场域中的实践虽遵循场域规则,但流动的驱动力扎根于家庭空间之中,场域中存在另一种基于个体理性的自主逻辑。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逻辑呈现强烈矛盾张力,不同于布迪厄式的场域逻辑。本文认为,中西社会结构为场域的逻辑差异提供了土壤,布迪厄场域可谓“等级场域”,而乡村教师流动场域的研究揭示了另一种“差序场域”概念,它为理解流动现实与政策预期的落差提供了一种文化视野。
[V1] | 2025-02-20 10:30:57 | PSSXiv:202502.01006V1 | 下载全文 |
1. 教育智慧:AI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 2025-04-26 |
2. 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2025-04-26 |
3.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 | 2025-04-26 |
4.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2025-04-26 |
5.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