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 模式推动乡村发展, 旨在推动城镇资源向乡村流动, 实现城乡要素的优化融合和要素生产力的提升, 这与以城乡要素流动为内在动力的城乡融合发展相契合。乡村PPP 项目中的城乡要素流动方式, 受政策导向、项目的盈利能力与规模经济、行业属性、毗邻城乡的公共需求的同质性和要素的互补度等因素综合影响, 可分为产出完全服务于“三农”、城乡产出一体、城乡打包和城镇产出辐射乡村四类, 其表现存在行业和区域异质性。在新机制出台背景下, 因乡村PPP项目盈利能力天然弱于城镇PPP 项目, 政府旨在实现公共品供给提质增效的公益性与社会资本旨在逐利
的商业性两者之间的矛盾在乡村PPP 项目中更突出。因此, 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为指向的规模经济是融合城乡资源、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杠杆。城乡产出一体和城乡打包方式, 可成为新机制下社会资本参与乡村公共品供给的主流方式。下一步, 应加强乡村要素市场培育、完善相关制度、以城乡要素流动为纽带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新机制在乡村公共品供给上发挥更积极、更可持续的作用。
[V1] | 2025-02-21 20:51:30 | PSSXiv:202502.01130V1 | 下载全文 |
1. 陕西紫阳毛尖数字化非遗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2025-04-22 |
2. 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测度、分析与优化 | 2025-04-23 |
3. 基于功能拓展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互联网+”转型策略 | 2025-04-23 |
4. 后扶贫时代防返贫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 2025-04-23 |
5. 城乡融合视域下的农户结构性分化:发展选择、现实障碍与纾解之道 |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