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朝军功凭证有功牌和功劄之分,前者颁给八旗、蒙古军,后者则颁给绿营军和有功义士。功牌源于满洲旧制,功劄承自明朝旧制,而到清中后期二者逐渐走向合流。乾隆年间改木质功牌为纸质功牌,改功劄加衔为功劄授职。清后期,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下降,团练、水师和新军兴起,清廷适时改革军功凭证,从而出现结合功牌与功劄为一体的顶戴功牌。这是满汉两种叙功制度不断融合的结果,体现了晚清不同军制文化元素的交融进程。
[V1] | 2025-02-23 17:54:49 | PSSXiv:202502.01286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从民国初年川粤汉铁路购轨纠纷看经济民族主义实践之路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