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修复目标是生态修复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目标指引的生态修复实践不具有可行性。面对争议不断的生态修复科学定义,从有利于生态修复实践的角度出发,对生态修复目标的设定进行规制,进而确保生态修复自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比给生态修复作一个科学界定更重要。基于服务生态修复实践的规范性立场,生态修复目标实际上是人们进行生态修复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的具体化,是面向未来的一种价值选择,而不是某个历史状态的复原。尽管如此,生态修复目标的设定并非随意,而应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应当综合考虑目标生态系统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用途、生物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经济合理性、制度可操作性和技术可检验性等多种因素。
[V1] | 2025-02-25 09:45:32 | PSSXiv:202502.01345V1 | 下载全文 |
1.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可版权性的法经济学思考 | 2025-04-27 |
2. 公司减资董事对“通知债权人”之“注意义务”研究 | 2025-04-26 |
3. 未来产业创新生态培育的知识产权制度因应 | 2025-04-26 |
4. 比较法视域下我国金融定期修法制度的构建 | 2025-04-27 |
5. 社会治理变革与行政法主体理论的回应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