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论文详情

农业新质生产力测度、区域差异及耦合协调研究

摘要: 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各省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进一步采用障碍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子、区域差异及内部耦合协调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整体较低,大多数省份处于“失调-过渡”阶段转变状态;农业新质劳动资料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障碍,其区域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均衡;西部地区各类农业新质生产力耦合协调水平最低,其中农业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的耦合协调水平最低。据此,建议大力促进农业新质劳动资料发展水平的提升,缩小农业新质劳动资料的区域差异;重点补齐西部地区发展水平不高的短板,加大西部农业新质生产资料的推广力度;发挥东部资金、技术优势,探索农业新质劳动资料和新质劳动对象结合应用的新场景、新模式。

版本历史

[V1] 2025-03-07 13:06:58 PSSXiv:202503.00383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在线阅读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4
  •  下载量4
  • 评论量 0
评论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