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构建“产权安排-治理能力-治理效果”的分析框架,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探究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影响乡村治理效能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结果表明: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总体上能够显著改善乡村治理效果,其中产权安排的资源配置效应与权力配置效应发挥主导作用,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村庄公共服务能力,并促进农民民主参与。然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村干部权力的约束作用并不显著,在客观上会弱化村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一定程度上制约村庄的有效治理。此外,在集体资产较为丰富、人口规模较小且农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庄中,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乡村治理效能更加显著。据此,在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应注重夯实产权的集体属性,加强对小微权力的外部监督,并基于村庄类型来探索差异化的调整策略。
[V1] | 2025-03-07 13:06:59 | PSSXiv:202503.00388V1 | 下载全文 |
1. 陕西紫阳毛尖数字化非遗乡村振兴的实践研究 | 2025-04-22 |
2. 游客感知视角下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的测度、分析与优化 | 2025-04-23 |
3. 基于功能拓展的生鲜农产品供应商“互联网+”转型策略 | 2025-04-23 |
4. 后扶贫时代防返贫的机制构建与路径选择 | 2025-04-23 |
5. 城乡融合视域下的农户结构性分化:发展选择、现实障碍与纾解之道 | 2025-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