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了资本等生产要素在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积极作用,因而深 刻理解资本与现代化的关系,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代化追求机械化、工业化、 市场化,追求生产力高度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现代化也造成了人类历史上的最大一次 断裂,根本性地改变了人类此前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形态和社会形态。而西方式现代化实际上就是将生产活动、 经济活动全部交给资本组织。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增殖,因而与资本增殖无关的自然生态环境、传统人文精神等 都遭到了破坏;但是资本又是中国当下组织生产等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既要“放得 活”又要“管得住”,既要释放资本在组织生产、发展经济上的效益,同时又要给资本设置伦理、法律和政治的界限。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此前对资本的“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而采取“利用、规范与引导”的总方针,这应是中国式现 代化在现阶段对待资本问题的基本方略与选择。
[V1] | 2025-03-07 22:08:36 | PSSXiv:202503.00536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