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虽然清朝的国号为“清”,但在清末的《大清国籍条例》中却将“中国”作为“国籍”,由此 其国号似乎也就成为了“中国”。要理解这一过程,就必须了解皇朝时期构建的天下秩序。首先,清朝与 (大)清国存在本质区别,清朝统驭的是天下,而大清国统驭的则是现代人所谓清朝的“疆域”;其次,“中 国”除作为一个国和一个地理单元之外,还表达了相对于“四夷”的优越性,因此既是清朝的核心,也是 清朝统驭天下的合法性的来源之一;再次,皇朝时期,由于“中国”一词所体现的优越性,因此在与“四夷” 交往时,通常使用“中国”一词,而不太使用中性的“大清国”这一国号,更不太使用皇朝的天下之号;最后, 英法美俄等国都习惯用“中国”一词来指代历朝统驭的地理范围。由此,内外因交织,使清末在向现代国 家转型时,越来越多地使用“中国”作为国家的名号。
[V1] | 2025-03-25 15:48:46 | PSSXiv:202503.02699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