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实践哲学以降,西方哲学中科学主义认识论逐步转向生活实践论,这是人类认识的飞跃。基于实践哲学的视角思考教育的实践问题,教育活动是一种生成性和创造性的行动,需要确立生成性实践观。马克思实践哲学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主体生成的过程,既指向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生成,也指向人的创造性品质的建构,根本的是指向人的生命生成,这是教育生成人的立足点;胡塞尔的现象学关注人的意识的生成,以面向“实事本身”为实践基础,从人的“生活世界”出发来思考实践问题,为教育生成人的实践机制提出了生活实践图景和发展路径。生成性教育实践的培养路径在于回到教育本身,意味着要回到人本身。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的思想意识教育;以创造性品质的培养为核心,启迪智慧,培育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以人的存在的优先性来建构基于主体间性关系的交往实践,培养合作、分享的公共意识和交往实践能力;形成以意义生成为指向的课堂教学实践,确立思想培育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全面发展机制,促进学生的整体生成。
[V1] | 2025-03-25 17:04:41 | PSSXiv:202503.02840V1 | 下载全文 |
1. 教育智慧:AI时代教师的核心素养 | 2025-04-26 |
2. 大学生数字劳动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 2025-04-26 |
3. 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现实困境与行动逻辑 | 2025-04-26 |
4.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 2025-04-26 |
5. 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以天津市津南区为例 | 2025-0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