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梳理近十年的相关文献,从生理、个体心理和社会环境三方面分析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STEM)领域的低参与度和高流失率现象的成因。生理因素主要是大脑结构和性激素的作用;心理因素是自我效能感、认知能力以及STEM兴趣的性别差异;社会环境因素则涉及性别刻板印象、家庭和学校的影响。目前的干预研究主要探究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媒体消除性别刻板印象和提升STEM兴趣的相关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未来研究应聚焦于拓展研究视野至STEM新兴领域、加强本土化研究、开展干预研究并评估其长期效果。
[V1] | 2025-03-26 09:44:48 | PSSXiv:202503.03191V1 | 下载全文 |
1. 教师支持对高中生数学学业复原力的建构路径研究一一基于应对方式与焦虑的链式中介分析 | 2025-04-25 |
2. 短时正念练习对青少年注意子系统的差别化影响 | 2025-04-03 |
3. 空间映射论:物质与意识的和谐共生 | 2025-04-07 |
4. 意识宇宙论:人类科学发展与精神信仰的灯塔 | 2025-04-07 |
5. 意识本源论:意识的本质探寻与进化轨迹 | 2025-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