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 世纪 30 年代后期,钱锺书于牛津大学完成学位论文《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 该论文正式发表后,又经他本人进一步修订,形成鲜为人知的未刊新本。发表和修订内容的异同,反映出钱 锺书对外国文学里中国形象这一论题认知的扩展与深化,还可窥见他在抗战前后学术心态的变化,即认为不 同文化间的交流实则貌异心同,“溢美” 或 “丑诋” 都无法接近认知的真相。某些以偏概全的民族特征考察 与批评,实则不过印证了一种 “人类的共性”。在牛津留学时期的学位论文创作上,钱锺书显然未能充分施 展自身的研究抱负和读书志趣。由于对现代大学体制中的学院派论文不满,他继而转变了研究方向,从关注 中国形象转向探索 “人类的共性”,这为其后续的学术研究取向奠定了基础。
[V1] | 2025-03-27 13:23:42 | PSSXiv:202503.03433V1 | 下载全文 |
1. 人工智能、文献及包罗万象认知叙事学、门门总总认知叙事学、星际叙事学与其他 | 2025-04-25 |
2. “求胜意志”的救赎:五四落潮期周作人“人学”思想转换的一种思路 | 2025-04-25 |
3. 从Evolution到“进化”——一个西方概念传入近代中国的始末 | 2025-04-25 |
4. 19世纪《曾侯日记》的三次英译:以曾纪泽“西学中源论”的外传为考察视点 | 2025-04-25 |
5. “翻译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笔谈) | 2025-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