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捉钱制度中将政府任命的举放高利贷者称为捉钱令史,不同时期捉钱人的身份不同。唐肃宗乾元元年之后,捉钱人的特权进一步增加,甚至民间立虚契,不取本钱,捉钱者的身份也开始世袭。唐初设置捉钱令史是为了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因此捉钱制度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及政府监管不力,出现了私利入官本、损公肥私、捉钱户免差遣夫役、犯罪逃避官府追责等现象,捉钱制度不但盘剥百姓而且破坏生产力,给唐政府造成了经济损失并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财政危机。
[V1] | 2025-03-27 16:31:50 | PSSXiv:202503.03609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