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胶州一地的历史虽可追溯至远古时代,但是胶州之名的产生却迟至北魏,是当时地方最高行政区划的专名。后来朝代鼎革,地方行政制度多变,胶州经历了废弃、重置等周折,而且在行政区划之外,又被赋予了具体的一地之名的意义。期间,随着国家统一与政权稳固,胶州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地理范围亦逐渐缩小。清代,胶州疆域虽促于前朝,但却明显舒于今日。在陆地上,其地西接高密,北依平度,西南达胶南的张家楼镇、大村镇的东北以及藏南镇的最东边,东北向即墨七及镇延伸。在海域上,随着清代胶即关系的变化,胶州所辖海域范围亦呈多变之姿,历史上出现的胶海、胶州海、少海、胶州湾等称谓,其内涵都有时代的限制,不能简单互称。
[V1] | 2025-04-22 22:04:17 | PSSXiv:202504.02590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