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半殖民地中国的反帝话语呈现出“有限反帝”与“向内反帝”两种主导倾向,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思想风貌与反帝书写模式。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存在状况极为复杂,当局的反帝态度随时局而变,外交话语对于列强的描述在“帝国”与“友邦”之间不断切换。在多方势力博弈的历史背景下,反帝话语处于被压抑的状态,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呈现出“有限反帝”的书写状况。反帝书写常常以“反资”代替“反帝”,外国人形象通常处于缺席状态或被后台化处理,近洋人物成了帝国主义批判的主要对象,由此带来了“向外反帝”书写的薄弱和“向内反帝”书写的繁盛。“向内反帝”话语主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反帝反殖书写,也为拆解半殖民地的主奴社会结构提供了方案。
[V1] | 2025-04-22 22:04:40 | PSSXiv:202504.02602V1 | 下载全文 |
1.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吴耀庭+印度尼西亚卫生外交研究的冷战视角:现状、意义及反思 | 2025-04-25 |
2. 山东根据地北海银行会计制度研究(1938一1948) | 2025-04-22 |
3. 略论民国时期会计师服务收费思想与实践 | 2025-04-22 |
4. 近代华资银行信息能力建设考略(1919一1937) | 2025-04-22 |
5. 理想与现实:近代中国在东北地区自有路港系统的竞争力 | 2025-0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