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立足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CRITIC法、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法、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考察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水平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及效应。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稳健通达,不存在等级森严的网络结构,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锡、苏州、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强,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网络密度的提高和网络效率的降低有利于整体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而个体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对城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影响效应存在明显的城市群异质性。
[V1] | 2025-05-20 17:05:00 | PSSXiv:202505.01619V1 | 下载全文 |
1. 长三角地区“产-才-城”适配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 2025-05-20 |
2. 低碳城市建设对生态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 | 2025-05-20 |
3. 长江经济带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时空演进——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 | 2025-05-20 |
4. 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的准自然实验 | 2025-05-20 |
5. 数字化赋能女性创业的激发机制——基于多案例的探索性研究 | 2025-0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