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主体性是个体自主意识和能动性的彰显,是自我认同和价值实现的基础,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对主体性确立的诉求尤为强烈,但数智技术的工具理性逻辑,却有将他们的存在方式同质化和规训化的风险。基于海德格尔“此在”现象学对主体性塑造的阐释,从“技术反思一自我生成一身份建构”三个向度系统分析,数智时代大学生主体性面临生命意义的遮蔽、在场性体验的悬置、人际建构的隔膜等多重困境。针对大学生主体性危机,高校应通过强调虚实融通,构建数智教育新生态;强化个体正念,涵育大学生数智素养;倡导具身型教学,培育主体间交往理性,以重塑大学生的主体性。
[V1] | 2025-05-21 18:56:09 | PSSXiv:202505.01859V1 | 下载全文 |
1. 从教学实践视角审视现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问题 | 2025-05-21 |
2. 基于意会认知论的“新工科”卓越工程师培养探析 | 2025-05-21 |
3. 规制到认同:高校学院学术治理的制度建构 | 2025-05-21 |
4. 国内数字化外语学习情绪研究二十年 | 2025-05-20 |
5. 自制器材 巧用“替身”思想探究浮力 | 2025-05-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