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历史学 发布时间: 2024-09-23 合作期刊: 《国学学刊》
摘要:“康熙历狱”是清初著名案件之一,此案公开争论点,是清廷是否应该采用汤若望带来的西洋历法。今人对于此案的研究往往在如下两种意义加以分析:其一是将西洋历法使用看做对科学接纳的标志,否则视之为排外。其二是强调汤若望的天主教徒身份,从而探讨清朝对于天主教的态度。本文通过满文密本档对案件进行重构,揭示出此案的直接原因,是汤若望利用职权擅自更改职掌范围,引入教徒下属控制历法发布,同时力图将不符天主教义的择吉风水内容排斥于钦天监外,从而招致祸端。另外揭示出清廷并非排外,而是不允许天主教权凌驾于国法的深层史实。
分类: 政治学 >> 政治学理论 发布时间: 2024-05-27 合作期刊: 《中国政治学》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量化方法的用处越来越大。基于清代官吏惩治和历史时期政治稳定性的研究,本文讨论了量化历史研究对历史政治学的潜在价值,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检验、完善政治科学理论,促进跨国和跨地区的有效比较等。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近现代史 发布时间: 2024-04-22 合作期刊: 《清史研究》
摘要:康有为作为倡导晚清政治变革的著名领袖人物,以往的研究总是聚焦于其汲取西方思想的历史经验与成就。本文认为,康有为的思想结构大多是传统儒学思维脉动的延续,具有“地域之学”“经世之学”“大同之学”三个不同的面相。这三个面相相互依存,由点及面,经现实遥想未来,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贯通解释系统,分别代表康有为所受到的“乡贤”(明代粤学)、“汉儒”(两汉经学)和“圣王”(先秦礼学)三种经典认识体系的交互影响。西学只是起到点缀和激活这些传统思想的参照作用,并非康有为构思晚清政治变革主张的关键性因素。
分类: 历史学 >> 中国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