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下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路径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 一带一路” 倡议的提出和实施,使西北内陆区域不断走向开放前沿。 然而,西北地区的开放 仍然面临诸多困境。 共建“ 一带一路” 以来,西北地区开放发展呈现六大特征:进出口总额规模较小,但 占全国的比重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共建国家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区位;贸易依存度有所提 高,但各省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实际利用外资水平不稳定,且与全国发展态势不一致;对外承包工程规 模起伏不定,占全国比重降低;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单一,在价值链的分工地位不高。 新时期,面临新的机 遇和挑战,未来西北地区深化开放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于: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推进制度型开放;通过“ 三重 开放”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与区域重大战略的协同性;深化区域合作,与东部 地区共建海外产业园区;把握数字经济机遇,不断降低贸易成本。

  • 数 字 经 济 对 绿 色 创 新 效 率 的 影 响 ———基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视角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基于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采用 2013—2021年全国 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选取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机制分析进行实证检验,试图廓清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区域差异明显;人口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经济赋能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传导路径。就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而言,数字经济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均在其中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分别在跨越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后,数字经济均可显著提升绿色创新效率。因此,抓好数字经济发展,深入挖掘数字经济赋能人口高质量发展路径,弥合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鸿沟,对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空间分布与动态演进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14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为更好地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开展定量分析,文章从4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2011—2021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对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区域层面,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地区整体水平提升速度快、差距小;中部地区稳步提升,极化现象明显缓和;西部地区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3)不同发展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同时,邻近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本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跃迁。

  •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行动奏效了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环境治理效果评估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6-25

    摘要:效果检验和评价是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 基于 2013—2018 年的空气质量指数和细 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 6 种分项污染物的月报数据,以首批实施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 73 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评估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 协同治理效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指标上呈现差异性;协同治理在全国层面并未有效改善综合性的空 气质量,但降低了二氧化硫浓度;协同治理对京津冀区域综合性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硫降低都达到 了预期效果;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长三角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3 种污染物浓度。由此提出改进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有益建议。

  • 人口老龄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4-07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下,人口增长模式和结构的转变,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探究如何在适应人口结构新变化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效逼制人口结构转变对新质生产力产生的不利影响,既关系到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更关系到经济高质量增长目标的顺利实现。清晰认识人口老龄化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为提前干预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出台而做好准备。文章基于2012~2022年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省级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负向影响,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人力资本和劳动生产率是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发挥正向影响的重要传导机制。第三,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抑制作用在市场化指数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短期内,二孩政策的实施并未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负向影响。第四,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技术进步门槛,跨过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将有效激活人口老龄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积极作用。为此,应采取优化人力资本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强福利保障等措施,以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 双循环视角下黄河流域的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合作期刊: 《甘肃社会科学》

    摘要: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区域单元组成部分,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板块,是我国重要的生态高地。基于黄河流域的生态脆弱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区域协调为目标打造能够实现双循环的产业链是黄河流域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第一,刚性的生态环境约束决定了黄河流域难以形成经济带,有选择的打造产业链是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占优选择;第二,在黄河流域内,以合理分工为原则构建农业产业链和以数字技术为支撑构建旅游产业链均能达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目的;第三,跨域参与制造业和金融业链条是黄河流域参与以“一带一路”市场为主导的外循环和全面融入内循环的抓手;第四,黄河中上游省份全面融入双循环需要政府助力夯实软硬件设施基础。

  •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财政学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财经理论研究》

    摘要: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2一2021年的面板数据,理论与实证分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财政分权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的财政分权较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西部地区的财政分权则存在抑制作用;财政分权通过影响地方政府经济性支出行为、社会性支出行为进而影响区域高质量发展;随着市场规模达到一定门槛水平,财政分权、经济性支出以及社会性支出对区域高质量发展均存在基于市场规模的门槛效应,且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非线性作用。

  • 互联网驱动产业链韧性提升的机制研究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产业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合作期刊: 《中国高校科技》

    摘要:增强产业链韧性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互联网通过提升产业链制造环节的生产效率、研发环节的创新水平以及加强产业链之间的协作能力增强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性。基于2006—2020年28 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有助于提升地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和合理化水平,进而增强地区的产业链韧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各地可以通过完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与产业链的融合、增强互联网人才支撑等政策切实增强产业链韧性。

  • 农业强国建设的国际经验及路径选择

    分类: 理论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利用文献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分析世界主要农业强国的建设经验、我国建设农业强国具备的优势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探求我国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选择。当今世界农业强国主要分为综合型和特色型,其农业发展水平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应用高水平的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较强的农业竞争力的历史经验为我国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借鉴。然而,当前我国农业强国的建设仍面临耕地数量和质量持续减退、农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受到考验、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支撑不足等问题。因此,应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农地制度与农业经营的体制优势、农耕文明的历史底蕴和良好的绿色发展基础这几大优势,走中国特色农业强国道路,持续稳步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受灾经历、社会网络嵌入和种植业农户投保行为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利用中国土地经济调查 (CLES)1417个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两部分模型和 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探讨受灾经历和社会网络嵌入对种植业农户投保选择和投保支出的影响,进一步分析社会网络嵌入分化对农户参保行为存在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①受灾经历通过修正农户的风险认知,对农户的投保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②社会网络嵌入通过软化农户的信息约束,对农户的投保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③社会网络嵌入会通过先行者的 “榜样效应”打破农户的认知偏见,促使农户进行理性的参保决策.因此,建议做好受灾理赔工作,重视社会网络的非正式信息传递作用,进一步加强灾害预报信息的传播水平,促进农户优化自身的风险认知,主动采用农业保险工具来规避生产风险.

  • 黄河流域绿色能源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22 合作期刊: 《中国商论》

    摘要:文章基于DEA-SBM模型将能源足迹纳入非期望产出测算黄河流域各省的绿色能源效率,借助Tobit模型对绿色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绿色能源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趋势特征;(2)空间上,绿色能源效率地区差异较大:2020年,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为0.86,下游效率值为1,中游效率值为0.92,接近黄河流域平均效率值,上游效率值为0.77;(3)科技创新对绿色能源效率在10%的水平上具有积极推动作用;政府干预程度、环境规制在5%的显著水平上对绿色能源效率具有负向作用。

  • 粮 食 供 应 链 韧 性 提 高 与 产 销 空 间 布 局 优 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16 合作期刊: 《开发研究》

    摘要:粮食供应链韧性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支撑。以粮食主体功能区的确立时间为研究起点,以 2003—2022年为研究期,有机结合熵值法与泰尔指数法,对我国 30个省(区、市)的粮食供应链韧性进行测度。由于政府支农政策的持续保障,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持续提高,但增速趋缓,区域差异出现且不断扩大。从供应链环节看,流通环节是粮食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支柱,在国家对口粮自给率的高度关注下,以稳定粮食供需为主的仓储环节权重正在不断提升,科技支农的效果越来越明显,但是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提升的主要动力源仍然以传统生产要素为主。鉴于此,提出的推进粮食生产布局优化、健全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与匹配性、构建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粮食功能区的区际合作等举措,是不断提高我国粮食供应链韧性水平的占优选择。

  • 人口老龄化、移动互联网与居民消费水平

    分类: 社会学 >> 人口学 发布时间: 2025-03-25 合作期刊: 《西北人口》

    摘要:人口老龄化引致消费需求不足的担忧,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为引导消费、扩大内需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基于201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考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以及移动互联网能否缓解上述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负向影响,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具体而言,传统文化和流动性约束等方面的影响会提高老年群体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人口老龄化所引致的税收负担、看护机会成本上升等限制了劳动力的消费水平,高等教育的普及与家庭养老需求在时间和资金方面产生一定程度的错配,加之少子化的现状,均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第二,移动互联网通过推动消费理念与时俱进发展和破除经济制约发挥积极作用,显著缓解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第三,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存在移动互联网使用量的地区异质性和城乡异质性,在低使用量地区大于高使用量地区,在乡村地区大于城镇地区。因而,应因地制宜提升移动互联网普及率以挖掘消费者内需,做好“互联网+”的文章以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推动产品市场高质量发展以满足消费者高水平、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