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何以实现治理有效?一一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4-14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乡村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本文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92个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基础资源、发展理念、配套制度等因素对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联动效应及其路径选择。研究发现:①单一因素并不构成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但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和乡村治理模式建设在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上发挥着较普适的作用。②共有5种组态路径可产生高水平乡村治理效能,按照解释力度由强到弱可归纳为资源-制度驱动型、理念-制度驱动型及全面驱动型3种。③基础资源内部因素、基础资源与发展理念因素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④通过跨案例比较发现,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治理效能的驱动路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推动了治理单元的上移,而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治理单元下沉的特点。为此,建议各地区加强要素间的协同整合,落实民主协商机制、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治理发展路径,有效提升地方治理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客户管理层语调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本的证据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合作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摘要:基于企业前五大上市客户及其年报“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本的语调数据,文章实证检验了客户管理层语调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客户管理层负面语调传达的悲观情绪会沿着供应链传染给上游企业,表现在客户“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净负面语调越多,企业研发投入水平越低。异质性检验发现,与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及行业竞争程度低的企业相比,在非国有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以及行业竞争程度高的企业中,客户“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净负面语调对其研发投入的负向影响更为显著。拓展性研究发现,客户管理层净负面语调越多,其未来面临的财务风险和破产风险水平越高,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越大。研究认为,客户“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文本语调具有一定可信度和增量信息价值,上游供应商企业应适当关注下游客户管理层发布的文本信息语调,据此判断研发投入这一关系专用性投资的预期回报是否能够实现。

  • 以文促旅:受教育程度如何影响农村家庭旅游支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旅游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3-0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依托教育改善经济条件和激发高层次需求,有助于打破农村家庭旅游支出长期不足的掣肘。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深入挖掘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家庭旅游支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提高可以通过形成增收潜力和激发文化情感需求两类途径显著推动农村家庭旅游支出增长。异质性检验发现,该增长效应在生活设施齐全、无债务借入的家庭中更大,农村的区位、交通、文化氛围以及经济形态等因素也会影响教育功能的发挥。进一步考察发现,户主和村委会主任作为经济决策的主导者,两者接受高等教育均有利于促进农村家庭旅游支出增长。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预测可知,只有在农村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增长率大幅跃升的情形下,农村家庭旅游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才能持续增加,这一过程中农村教育应得到充分支持。上述结论为厘清教育与旅游的深层关联、激发农村家庭旅游参与的内生动力提供了经验支撑。

  • 农业补贴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基于江苏省552户粮食生产型家庭农场数据的实证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江苏省 552户种植业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技术效率损失函数,在测度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农业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平均技术效率为0.814,家庭农场粮食生产存在18.6%的技术效率损失;与机械、自有劳动力相比,农资这一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大;补贴对家庭农场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分组回归结果显示技术效率随经营规模增加而递增,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规模差异。为促进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应推动粮食生产技术转型升级;改进补贴发放方式和标准;采取多元灵活的补贴方式,提高补贴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发挥补贴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促进作用。

  • 电子商务进农村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世界农业》

    摘要: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对于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是当前普及程度最广的数字乡村建设政策,并逐渐成为推动农业生态效率提高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湖南省120个县级行政单位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实施使得农业生态效率显著提高3.2%,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进一步机制分析显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通过推动农户收入增长和农业产业集聚实现农业生态效率提高。本文为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和农业生态效率促进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经验证据。

  • 农地确权提升了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吗? ———基于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的分析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农地确权是中央从深化农村改革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确权不仅影响农户的生产行为,也影响其承包地处置。基于苏、鲁、皖3省15县(市、区)935个农户样本数据,利用 Probit模型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促进了经营权退出,但却抑制了承包权退出;经营权退出在农地确权对农户承包权退出意愿的影响中具有遮掩效应;农地确权后,农户一旦选择流出自己的土地,就不会轻易选择退出土地承包权。因此,在“三权分置”的制度框架下,政府需要系统评估农地确权的制度绩效,将经营权退出和承包权退出联动考虑,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反思与重塑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06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教学成果奖的设置对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中有些 不利倾向尚未引起学术界和管理者的足够重视,需要深入探讨并予以纠偏。 本文基于管 理科学理论和系统结构分析方法,通过实际调研对我国近年来报奖和获奖的教学成果的 某些倾向及其原因和演化机理进行反思。 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运作存 在“五化”倾向,包括研究主题的战略化、成果主持的高位化、成果构成的拼盘化、成果创 新的形式化的“成果四化”倾向,以及评奖角逐的外力化倾向。 “五化”倾向不是孤立的, 它们相互作用且构成正反馈系统,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 在此基础上,研究“五化”倾 向的破解机制,提出重塑教学成果奖管理体系的具体建议。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8-17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人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 《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对市场的信号效应研究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3-17 合作期刊: 《会计之友》

    摘要:2024年12月17日,财政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试行)》(财会[2024]17号,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对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目标与原则、信息质量要求、披露要素等方面作出规定。文章选取沪深A股企业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以通知发布日为基准日,调查《基本准则》造成的信号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基本准则》发布后,ESG表现更高的企业股票获得显著的正向超额收益;相较于环境子维度,社会和治理子维度表现更好的企业获得的积极影响更显著。作为分析《基本准则》信号效应的研究,文章为监管方未来的政策执行和改进提供一定参考。

  • 订单农业核心价值与创新动能的双重检视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27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订单农业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对其核心价值与创新动能进行深入探析意义重大。通过静态混合博弈均衡及多案例比较分析方法,凝练出三个重要结论:(1)订单农业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订单农业的创新首先表现在缔约双方是农业龙头企业与规模化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则通过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实现融合发展来参与订单生产;(2)订单农业的创新还表现在将简单的商品交易契约内化为生产流程中系统的生产阶段性服务契约,订单提供者以社会化服务供应为代价,促使订单承接方让渡/共享生产的管理权限;(3)提供农业生产全流程社会化服务有助于订单履约环境的优化。最后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来保障订单农业的稳健发展。

  • 合作社多元社会化服务的社员增收效应 ———基于山东省农户调研数据的“反事实”估计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2-13 合作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基于山东省果蔬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与因果中介分析模型(CMA),从社会化服务供给异质性视角检验了参加合作社对农户家庭务农收入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参加合作社具有明显的促农增收效应;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有效供给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的提升存在显著的因果中介效应,其中金融信贷服务、技术培训服务和生产流程服务对成员家庭务农收入提升的平均因果中介效应依次递增;尚无证据表明产品销售服务对成员务农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因此,在引导和鼓励农户加入合作社的同时,应重视强化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功能,适度扩大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供给规模。

  • 农户加入合作社的耕地质量保护效应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摘要: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调查的农户数据,实证检验加入合作社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农户进行耕地质量保护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合作社提供的农业生产技术与培训服务、农产品溢价激励与传递农业生产信息有关,经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主要通过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提高农户绿色生产认知两条路径促进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入合作社对家庭土地经营规模较大、中西部地区、农业收入预期较高及未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据此,建议发挥合作社的组织平台作用、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对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全面推广合作社培训制度,以实现耕地质量保护。

  • 农业机械化与经营权流转提升了农地退出意愿吗?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文章将农地退出分为部分退出、全部退出两类,利用黄淮海农区816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可处理内生性问题的内生Probit模型,估计了农业机械化、土地经营权流转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并考察了农业机械化对不同类型农户农地退出意愿的差别化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部分退出还是全部退出,农业机械化对农户农地退出意愿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与流出土地的农户相比,未参与流转或流入土地经营权者更愿意退出农地,经营权流转对农地退出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激活效应。上述结果具有很好的稳健性,而且农业机械化对于流出土地经营权的农户的农地退出意愿提升作用最大。为了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要在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同时,探索建立土地承包权转让市场,为离农、进城农户自愿退出农村土地提供制度通道。 

  • 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1-03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并阐述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影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1997−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静态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对理论机制进行了严谨的实证检验,并运用替换关键解释变量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显著降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程度,不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2)农村劳动力老龄化会通过降低人力资本和阻碍技术进步两条机制,阻碍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据此,本文提出,为缓解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质量和数量约束,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增加对农村劳动力的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

  •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与增值能力测度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国民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09-06 合作期刊: 《统计与决策》

    摘要:文章基于201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演化矢量耦合模型,测度了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发展的耦合程度和增值能力。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程度和系统增值能力持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系统耦合存在门槛效应。系统演化模式分析和模型分解结果表明,各省份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系统增值能力呈现两极分化、中间断档的局面;数字经济对系统增值能力贡献显著,但制造业和两系统的耦合动力对系统增值能力的促进作用稍显不足。所以,只有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制造业及系统耦合发展才能提升系统增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