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发布时间: 2025-02-17 合作期刊: 《学海》
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中国乡村的经济、文化和农民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再造了乡村社会的面貌。在经济层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中与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社会层面,重塑了乡村的社会组织结构,农民从分散的个体转变为有组织的合作群体,统治乡村社会几千年的族权、神权、夫权等权力体系被打破,乡村社会权力支配体系逐步瓦解,基层党组织不断壮大,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健全。在思想层面,打破了农民长期以来的个体小农意识,塑造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分类: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发布时间: 2025-01-19 合作期刊: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洛克对劳动所有权的论证呈现为“上帝→人格(身体)→劳动→物”逐次递减的逻辑,在将货币引入其中后,贫富开始出现。黑格尔的卓越贡献就在于他从思辨哲学的深度论证了劳动所有权,呈现为“人格(人格性/意志与身体的统一)→占有→物”逐次递减的逻辑,尤其是他最先意识到了贫困问题的严峻性以及贫困与所有权之间的内在关联。而马克思历史性地分析了劳动所有权,从生产关系入手研究所有权,呈现为“所有权→资产阶级所有权(法权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层层深入的逻辑,揭示了人的贫困之中所掩藏的隐性剥削。从洛克到黑格尔再到马克思的思路历程,揭示了劳动与所有权如何从同一走向分离的过程。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1-11 合作期刊: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紧扣“一体化”与“高质量”两个关键,锚定区域战略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整体协同,取得了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与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践新成效。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过程中,示范区三地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统筹构建跨域共治新机制、优化塑造生态环境新风貌、联动打造对内开放新平台、完善提升域内服务新层级,在协同进阶的路径上为跨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行经验,也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实践开辟了新境界。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10 合作期刊: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成为一种崭新的文化生产形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指导下,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技术、文化和人的互动,表现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推动了内容创作生态,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IGC的出现将成为新质生产力生成的内在动力,其对于文化传承与传播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觑。通过对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逻辑的研究,探索AIGC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战略思路,分析如何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文化传播中的赋能作用,进而构建新型的文化传播生态,实现内容与技术的优势互补,拓展可能与可为之空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和国际传播。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 农业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01 合作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摘要:法治是现代化农村基层治理的显著特征 , 而当前农村基层法治建设仍有待进 一步提升 , 落实 "德法合治” 是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在主体逻辑上 , " 德 法合治”是多元主体合作共治的一种表达形式 ; 在应用逻辑上 , "德法合治” 是有效协同解 决农村政治生活 、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领域事务的基本路径 ; 在规范逻辑上 , " 德法合治 ” 要求基层村治沿着制度性规范和社会性规范相辅相成的轨道前进。 在村民 自 治基础上不断 发展 "德法合治” 实践 , 既有助于提升基层农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和道德素养 , 同时也是有 效实现由 " 送法下乡”促进乡村善治的可行之策。 从实然层面看 , 农村基层治理中 " 德法 合治” 的实现思路 , 需要我们从观念 、规范 、环境 、保障等四个维度加以筹划。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24-05-07 合作期刊: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摘要: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的发展视角出发,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和自由个性三大阶段,形成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原理,并据此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全面异化,确立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目标,由此呈现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的逻辑整体。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关系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分析和探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有助于推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时代化发展。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4-10-12 合作期刊: 《广东青年研究》
摘要: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对青年大学生全面认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坚定“四个自信”、激发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主动性,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博大精深、内涵丰富,需要从高校思政课的性质定位和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出发,在坚持整体性、分类性和方法论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研究水平、创新教学话语方式、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等有效路径,引领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奋力前行的思想和行动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