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闻传播学 >> 编辑出版学 发布时间: 2025-03-13 合作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迭代为代表的数智时代,单一学术期刊已经难以完成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任。经过媒介化进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平台化建构是当下乃至未来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进路。在“中国式现代化”和“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重大命题视野下研究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通 过 可 供 性 理 论 和 关 系 理 论 研 究 发现,基于媒介互动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的生产-消费实践、媒介互构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的技术-人文重构和媒介互融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的创新 - 发 展 融 合,是 专 业 性 学 术 期 刊 共同体平台化建构的内在机理和现实路径。通过价值引导、逻 辑 架 构、方 法 创 新、规 则 制 定 和 体 系 建构,真正实现人与人、人与平台、人与共同体的深度互动、互构、互嵌和互融,破除算法偏见与算法壁垒,将能完美地实践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专业性学术期刊共同体的平台化建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2-03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用传播的方式促进从生产到消费转换的行为皆为存在意义上的广告,广告的本体是本质与价值的统一。本体的坚守要建立开放的认识观,在不变的广告本质中解释变化着的广告形态,而非用未触及本体的不确定认识窄化新的广告事实。彰显广告价值需深耕数字广告实践,用创意提升广告的社会吸引力,建构多主体参与的沟通网络。彰显广告价值还需要在理论层面,以本体观为支点,立足于本土广告实践,重新组织数字广告研究范畴,使用大数据技术与混合研究法探究新问题,为广告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框架与方向。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学习与实践》
摘要:直播正在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然而让直播嵌入乡村的经济、社会与文化体系需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如何让直播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时代命题。通过进入华中J县H村,研究发现乡村干部和村级组织在直播助农中重要的在地作用:通过将政府、村民、资本与技术连接,从纵向引导乡村内部行动主体从自发到自为再到共生,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从横向推动直播助农的组织化与制度化,形成利益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发展道路。直播助农的关键在于村庄内部的联结与共生,在于对村民的本体重视,其长远的发展目标是乡村治理的数字转型,促进乡村各要素的和谐共生,最终实现乡村现代化。
分类: 农林经济管理 发布时间: 2024-11-25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城镇化对农民家庭生计和就业产生深远影响,基于中西部地区农民以家乡县城为空间场域的就业和城镇化实践的经验调研,从农民家庭生计转型及其分化视角,立足农民家庭及其主体能动性,考察农民县域城镇化实践对家庭生计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农户分化的背景下,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城镇化发展,为离农户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空间,促进了城镇化目标的完成;缺乏产业支撑的县域城镇化发展模式,没有为“半工半耕”农户提供稳定和充分的非农就业机会,增加了进城农民就业和家庭消费负担,并没有改善农民家庭生活完整性;纯农户处于城镇化起步阶段,县域城镇化发展促进其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及农业收益的增加,但是也增加了家庭经济的消费负担。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应立足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原则,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城乡之间协调发展,改善农民生计质量。
分类: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发布时间: 2024-10-01 合作期刊: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县域经济发展嵌入在外部市场结构和县域社会系统之中。地方政府主导的县级产业园区建设和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落地,加速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县城的转移,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也面临着内在发展困境。由于中西部县域的区位条件劣势,县域经济发展实践中,面临着劳动力供需不匹配、难以建构起完整产业链以及产业与县域社会发展难以融合的困境。产业转移背景下,需要逐渐改善中西部县域区位条件劣势,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质量,逐步建构起完整的内生产业发展体系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县域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格局。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9-24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摘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工作 发布时间: 2024-09-18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数字技术全面嵌入国家治理体制和乡村社会,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科层管理逻辑主导的数字下乡与乡村技术治理通过国家正式治理体制对乡村治理的吸纳,增强了国家介入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但同时也带来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技术消解自治的意外后果,造成乡村双轨治理结构断裂和基层治理悬浮。促进数字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优化,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要素作用,挖掘本土性制度资源优势,使数字技术赋能与基层群众路线有机结合,探索超越科层化的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道路。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治理体制统一性建设、乡村治理行动者网络再造、乡村社会数字化整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实现乡村治理的双轨并行与一体融通,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和治理机制创新的探索方向。
分类: 艺术学 >> 设计艺术学 发布时间: 2025-01-15 合作期刊: 《当代美术家》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农产品品牌是构筑乡村产业的基本单位。数字化社交平台成为农产品品牌流通的重要渠道,其强社交属性和互动性要求农产品品牌设计需遵循非经济性原则(信任、关系和情感元素)。情感化品牌设计将有助于农产品与消费者建立正向关系;良好的用户与品牌间的人际关系将增强彼此信任,而信任是社交商务最重要的资产。基于此,农产品品牌设计需嵌入诸如信任、关系和情感的社会资本。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12-18 合作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对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关乎转基因技术能否健康发展。立足中国网民这一群体,采用启发−系统式模型对网民的转基因食品态度进行解释。结合2017年的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启发式路径相比系统式路径对态度有着更强的解释力;两条路径中的对应要素多呈分段式影响,以中立态度为参照,除民族主义具备恒定的态度抑制效果,政治信任仅显著影响网民的反对态度发生率,受教育程度仅显著影响支持态度发生率,非官方信息接触则展现出“双刃剑”效果。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6-19 合作期刊: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闻是现实的社会建构,专业化是新闻从业者在建构现实过程中的二次建构。技术作为新闻生产 的“基调”,同时影响着新闻生产的专业化变迁。以印刷和电报通讯为代表的传统技术推动了新闻专业和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加速了新闻生产的专业化。数字技术通过赋权实现“祛魅”,带来了新闻生产的去专业化,体现为新闻生产主体和报道文本泛化、以客观性为表征的新闻专业主义消解。然而,技术既蕴含危机又充满希望。智能技术可以通过赋能生产主体和聚焦新闻本体实现新闻的本质回归,最终达到新闻生产的再专业化。在新闻生产专业化范式流变的过程中,不仅仅是技术在“调音”,政策、市场等因素共同作用在新闻生产之上,使新闻生产专业化不断被建构和再建构。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06-08 合作期刊: 《阅江学刊》
摘要:Sora的出现代表AIGC技术在视觉内容生成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其深远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对AI发展动向与社会效应的广泛思辨。于中国而言,Sora凸显国外AI 技术先进的同时,亦暴露了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的技术创新短板。笔者以Sora的技术内核为本,探索其产生的广泛影响,进而解析其对中国AI领域造成的冲击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系列策略建议,包括技术创新层面实现自立自强、信息审查层面筑牢安全保障、赛道选择层面实现弯道超车以及法伦导向层面推动AI向善发展,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科技话语权。
分类: 文化学 >> 文化学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摘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中国乡村文化场景与文化空间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为揭示该转型的内在机制及其对乡村振兴的文化路径影响,构建一个前瞻性分析框架至关重要。该框架围绕乡村文化场景三个核心系统即群落系统、价值系统和符号系统展开。群落系统是乡村生活的基本单元,对乡村社会进程具有显著影响力。地方群落系统孕育的社会文化主体性,对县域现代化起到了关键作用。在现代社会中,价值系统和符号系统的作用日益凸显。以徽州地区为例,乡村文化场景嬗变与行为组织形态之间展现出同构性,场景的营建者和使用者成为变革的主体,嬗变主题围绕聚落日常生活和土地利用所构成的乡土风俗与习惯,而嬗变成果则通过乡土行为模式得以体现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