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分类: 公共管理学 >> 教育经济与管理 发布时间: 2025-02-21
摘要: 深入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我国大学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积极实现强国使命的内在治理要求。当前,我国大学内部审计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处于攻坚克难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瞄准大学高质量发展,“如臂使指”,不负审计监督使命;必须加强全面覆盖,实施业务创新重塑,“如影随形”,促进审计监督无死角;必须聚焦权威高效,深化审计整改,“如雷贯耳”,推进审计成果全面深层次运用。为此,大学内部审计必须要以自我革命精神主动因应变革,积极作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会计学 发布时间: 2025-02-05
摘要:深入推动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充分发挥我国大学聚焦教育科技人才、积极实现强国使命的内在治理要求。当前,我国大学内部审计已经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处于攻坚克难时期。我们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瞄准大学高质量发展,“如臂使指”,不负审计监督使命;必须加强全面覆盖,实施业务创新重塑,“如影随形”,促进审计监督无死角;必须聚焦权威高效,深化审计整改,“如雷贯耳”,推进审计成果全面深层次运用。为此,大学内部审计必须要以自我革命精神主动因应变革,积极作为。
分类: 工商管理学 >> 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 2024-09-10 合作期刊: 《商展经济》
摘要:老字号企业拥有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工匠精神积淀,凝聚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商业智慧,同时也面临新兴品牌崛起与现代企业浪潮的强烈冲击。近年来,老字号企业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直播带货这一发展新路径,为老字号注入了新鲜活力。本文以浙江老字号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分析浙江老字号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最终提出加大新品开发力度迎合线上消费群体、挖掘提炼老字号特色讲好品牌新故事、招引培育深谙老字号品牌的直播人才、整合多方资源提高老字号直播影响力、提高直播闭环中各要素的整合服务力等创新路径,以期促进浙江老字号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我国范围内的其他老字号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分类: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 发布时间: 2024-07-18
摘要:女曲家殷菊侬曾活跃于民国时期的上海曲坛,迁居香港后,遂将江南昆曲正宗南传,体现了晚清民国以来江南昆曲唱演传播与传承的生态景观。之所以关注女曲家殷菊侬,原因有三:第一,就昆曲技艺传承来说,殷菊侬曲唱传承渊源深厚;第二,殷菊侬曲唱曲艺颇高,曾使俞振飞得意门生岳美缇误以为是乃师录音,足以达到“以假乱真”地步,足见实力不凡;第三,殷菊侬对江南昆曲正宗的推广传播不遗余力,终其一生,这种精神令人动容。然而,殷菊侬的生平籍贯、学艺经历和曲唱交往等方面信息究竟是模糊的。近年来,随着若干零星材料的出现,为回答系列疑问带来了契机。
分类: 艺术学 >> 戏剧戏曲学 发布时间: 2024-07-18
摘要:晚清江南职业昆班面临诸腔竞起、战乱冲击、改组解散和禁演禁令等诸多困境,力图通过表演技艺的打造与传承、戏班运作的市场化、丰富演剧的舞台表现方式,以及争取官府支持等系列振兴方略赢得生存空间。这些振兴方略一定程度提高了昆班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艺更加精湛、实现强强联合的资源要素重组等方面,但也为进一步发展埋下了隐患。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6
摘要:博物馆作为国家文化符号的载体,是理解、感知国家形象的物质空间和传播国家文化的主阵地。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作为故宫藏品《千里江山图》的跨媒介呈现作品,体现出故宫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传播策略。研究以YouTube平台《只此青绿》为个案,借助SnowNLP分析海外用户情感,通过LDA聚焦用户讨论主题,利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的经验启示。研究发现:(1)海外用户对《只此青绿》的积极情感倾向高达82.75%,具备作为优秀出海范例的分析价值。(2)主题聚类的内在关联,构建出“感知-想象-认同-情感”的文化传播通路,其中模态感知作为触发点与文化传播的起点,为文化海外传播带来基础性的思考。(3)多模态话语与情感的天然勾连为文化海外传播提供了“微观叙事”“感官参与”“情感卷入”的文化传播路径。研究认为,多模态话语作为故宫文化成功出海的关键,能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出海提供可借鉴的文化传播路径,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与影响力。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1-29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借助 SnowNLP 情感分析和 BTM 主题模型,以微博平台用户关于上海万圣节的讨论文本为分析对象,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青年的“洋节”参与实践。研究发现,网民对青年参与“洋节”的态度呈现显著正面倾向,认为“洋节”狂欢满足了青年的情感宣泄与情感连接需求:上海万圣节的讨论集中在节庆氛围、情感参与、娱乐内核、文化包容、消费主义和中国化六个方面,反映出网民对于“洋节”狂欢的多维认知:情感分析与主题分析昭示青年对节日文化中氛围和平等的期待。这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即节日媒介要发挥作为心理安全场、代际沟通场和文明互鉴场的功用,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新闻学 发布时间: 2024-11-08 合作期刊: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摘要:借助 SnowNLP 情感分析和 BTM 主题模型,以微博平台用户关于上海万圣节的讨论文本为分析对象,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青年的“洋节”参与实践。研究发现,网民对青年参与“洋节”的态度呈现显著正面倾向,认为“洋节”狂欢满足了青年的情感宣泄与情感连接需求;上海万圣节的讨论集中在节庆氛围、情感参与、娱乐内核、文化包容、消费主义和中国化六个方面,反映出网民对于“洋节”狂欢的多维认知;情感分析与主题分析昭示青年对节日文化中氛围和平等的期待。 这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带来启示,即节日媒介要发挥作为心理安全场、代际沟通场和文明互鉴场的功用,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 传播学 分类: 社会学 >> 社会学 发布时间: 2024-08-05
摘要:文化强国政策的推进使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因此传统的批判叙事难以描摹青年洋节参与实践的复杂样态。本研究借助SnowNLP情感分析和BTM主题模型,以微博平台用户关于上海万圣节的讨论文本为分析对象,旨在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青年的洋节参与实践。研究发现,网民对青年参与洋节的态度呈现显著正面倾向,认为洋节狂欢满足了青年的情感宣泄与情感连接需求;上海万圣节的讨论集中在节庆氛围、情感参与、娱乐内核、文化包容、消费主义和中国化六个方面,反映出网民对于洋节狂欢的多维认知;情感分析与主题分析昭示青年对节日文化中氛围和平等的期待,这也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指明方向,即节日媒介要发挥作为心理安全场、代际沟通场和文明互鉴场的功用,促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5-01-13 合作期刊: 《数字出版研究》
摘要:本文以刘慈欣小说在海外平台的扩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接触作品、关注作品、扩散作品和评价作品四个维度选择不同的平台为切入口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三体》在海外的扩散肇始于刘慈欣本人和《三体》所获得的各种国际科幻文学奖项,受这些重要奖项的影响,“刘慈欣”和《三体》逐渐演变为象征资本,吸引着出版机构、售书商、读者,扩大了其在海外的影响力。《三体》成功走出去的案例具有三点启示价值:在创作基调上善于将世界性与民族性相结合;在内容风格上善于借鉴他国优秀作品;在传播技巧上重视作家表征资本的积累。
分类: 新闻传播学 发布时间: 2024-10-23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将构建一个创造力勃发、高度互联共享的世界,并引发人类的深度反思。人们对AIGC的担忧是由物质世界的生存问题、人性的弱点以及强大的外在力量三个方面导致的,根本原因是过于功利主义的思维模式。要战胜这些担忧,只有真正理解AIGC的内在价值,把它作为一种知识,用科学的方法去应对。其内在价值可以从技术、社会、文化和哲学四个维度进行理解。当前迫切需要个体、组织、世界三者协同共同建设一种新形态的数字文明。个体可从主动地学习、认识和实践方面努力。组织应加强制度设计、有效治理和条件保障,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推进格局。在世界层面,各国需深化交流互鉴,促进研发创新,建构制度规范,共同应对AIGC带来的挑战。
分类: 艺术学 >> 音乐学 发布时间: 2025-04-08 合作期刊: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摘要:观看音乐演唱会这一实践活动已成为青年群体中的新风尚,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效应。文化消费的背后,蕴藏着当前部分青年群体所面临的结构性困境与普遍焦虑现象。青年观众在观演实践中,通过能动的数字化仪式行为,构建了虚实交融的阈限空间,并作为社会结构的暂时“隐身之地”。这种数字化隐身为他们提供了情感、价值与社会方面的补偿性心理认同,缓解了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归属感、安全感及自我认知等方面的缺失,成为驱动青年焦虑群体更好地回归社会系统、适应社会角色的动力源泉。
分类: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 2025-04-26
摘要: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策略和模式,成为推动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空间转型的关键“生产力要素”。从空间取向看,数字技术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廉洁教育是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的现实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时代诉求,还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内在需求。从空间转向看,数字技术给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来具身体验下的呈现场景之变、趣缘关系下的渗透过程之变、信息爆炸下的内容表达之变。从空间路向看,应在思维空间、主体空间、应用空间上多向发力,以理念为牵引,更新数字赋能的存续质态;以队伍为抓手,增强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以规范为关键,构建数字治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