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4-18 合作期刊: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能够全面彰显教育的内在价值,激活教育的内在活力,通过教育创新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教育创新是基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对教育体系结构、方法内容的系统完善,需要在教育发展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方面实现时代转变。教育是有自身独特品格的社会活动,守正创新是其发展的价值取向。要通过教育创新进一步密切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拓展人的发展时空,发掘和开拓闲暇时间的教育价值,发挥教育能够统摄各种促进人的发展资源的功能,以此推动教育回归原点。为此,要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契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有关闲暇教育的研究,发挥学校的专业引领作用,协调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5-01-23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存在鲜明的人民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本质上是为了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社会活动的行动逻辑。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表现为三个方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体现为人民立场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本立场、建设公平均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以解决人民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切入点;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依靠人民的教育实践活动推进,具体体现为以群众路线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凝智赋能、将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生命线工程、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人民教师队伍作为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人民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价值追求。需要在把握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人民逻辑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教育需要,并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最终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1-19 合作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发展既不连贯,也不从容。 教育学者曾在精神家园失落中面对文化漂泊与精神虚无的尴尬处境,也在教育学本土化研究失语中对西方学科体系产生路径依赖,对学术体系进行主动承接,乃至在话语体系下进行无思行为。 究其原因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在自我检视下的“容貌”焦虑,即在延宕反复与延异运动中产生历史焦虑,在价值与认知差异中出现选择焦虑;而且在他者凝视下的“霸凌”焦虑中遭受局外人的业余凝视、局内人的专业凝视以及第三方的域外凝视。 因此在当前背景下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学学科身份焦虑问题既正逢其时也恰如其分。 为应对该问题,一要“正心”建设独立自主的学科体系;二要“正行”落实躬行实践的学术体系;三要“正言”构建“生位所育”的话语体系。
分类: 教育学 >> 教育学原理 发布时间: 2024-11-01
摘要:面对人口格局的持续变化在人口结构比例、流动趋势与高质量发展的三方面影响。教育资源配置要以人口变化格局为前提,以满足教育资源与受教育者条件匹配、追求教育资源配置预期收益最佳与观照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差异补偿的公平、效率、稳定为需求导向;遵循学龄人口的结构态势的逻辑起点、学龄人口的流动趋势的逻辑过程、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旨归;未来,须参照党和国家战略需求与学龄人口结构变化趋势,提前布局教育资源配置、灵活把控学龄人口流动的方向态势与实际难题,动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针对各级各类学校与主体自由发展的不同教育需求,健全教育资源精准配置机制、发挥县域统筹的功能定位,构建教育资源配置管理与协同保障体系。
分类: 教育学 >> 高等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10-18 合作期刊: 《内蒙古社会科学》
摘要: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当代变革与未来方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与动力引擎.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有助于全面理解和领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本特征、逻辑指向与实现路径.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整体呈现出“正”“大”“高”“新”“特”等特征,彰显着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创新引领以及协同发展的基本特征.在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需要秉持为社会发展服务的价值逻辑、以人为本的人本逻辑以及差异化发展的实践逻辑.基于特征与逻辑的判断,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应该回应高等教育基本规律、尊重师生主体地位、持续深化改革并打造中国高等教育自主话语体系.
分类: 教育学 发布时间: 2024-05-30
摘要: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涉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及其研究是生活化活动,教研员的专业生活状态影响着他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指导水平,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生活是揭示教研员工作内涵、探讨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时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关系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是讨论教研员专业生活的理想逻辑。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他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他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构建出学术共同体,组织大家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教研员自身的行动是高质量专业生活的最重要内驱力。教研员要有坚定的教学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反思和专业指导能力,它们构成教研员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
分类: 教育学 >> 课程与教学论 发布时间: 2025-03-18 合作期刊: 《教育与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文件,明确了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方向。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有其不同于一般教师培养的内涵:培养主体由全域化走向本土化、培养目标由一般化走向卓越化、培养内容由同质化走向专门化、培养方式由普适化走向在地化。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应有的学理逻辑:乡村文化本土化的属性使然、乡村教师乡土文化传承的使命使然、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使然。基于乡土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回应的基础而构建实现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路径:定向招生是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应然选择,有乡土特色的课程是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基石,在地化的情境性学习是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具身化路径,U-G-S协同育人机制是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实践保障,教育家精神是卓越乡村教师本土化培养的内在动力。
分类: 教育学 >> 基础教育 发布时间: 2024-09-20 合作期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摘要: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协同配合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习型社会战略要求、推动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和促进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价值.当前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正面临育人目标功利化、育人主体职责错位、育人资源失衡、育人保障机制薄弱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应从回归育人初心、理清育人主 体职责、构建数字资源平台、强化政府领导统筹等方面进行实践路径探索。